全球主義(英語:Globalism)是一個國際關係理論術語,指稱一個倡導全球化概念的意識形態。它傾向於倡導移民、自由貿易、降低關稅、干預主義和全球治理等政策。它通常被認為與民族主義是相反的。
解釋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全球主義研究教授曼弗雷德·史泰格區分了不同的全球主義:如正義全球主義、聖戰全球主義、市場全球主義[1]和市場全球化,包括意識形態的新自由主義。全球主義若在一些有能力者的手中執行,將會縮小為市場全球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單一意識形態,導致世界局勢混亂。例如,加拿大哲學家約翰·拉爾斯頓在2005年的《全球主義崩潰與世界重建》一書中,將全球主義視為新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關鍵。他認為,全球化遠遠不是一個必然的力量,它已經分裂成矛盾的一面,公民正以積極和破壞性的方式重申國家利益[1]。另外,美國政治學家約瑟夫·奈爾認為,全球主義是指跨越多個大陸距離的連接網絡;而全球化是指全球主義程度的增減[2]。
歷史
這個詞自1940年代初以來一直在美國廣泛使用[3]。當時也是美國開始位居全球權力高峰的時期:該國擁有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實力,以及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軍事機器[4]。正如喬治·凱南的國務院政策規劃幕僚在1948年2月所說的:「我們(美國)有約50%的世界財富,但只有6.3%的人口。我們今後真正的任務是設計一種國際關係模式,這將使我們能夠繼續保持這種差距」[5]。當然,在這個時候,美國的歐亞的盟軍和敵人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可怕影響。
在他們獲得前所未有的權力和地位下,美國的規劃者制定了政策來塑造他們所期望的戰後世界,從經濟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全球跨越的資本主義秩序,使全人類完全依靠美國生活[6]。1941年底,美國是第一個使用現代意義上的「經濟一體化」這個術語(將不同的經濟體組合成更大的經濟區域)[7]。到了1948年,「經濟一體化」越來越頻繁的在美國文件和演講中出現[8]。美國經濟合作總署署長保羅·霍夫曼在1949年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演講中最為明確的使用「經濟一體化」這一術語[8]。正如《紐約時報》所說:
「 | 霍夫曼先生在演講中使用了「整合」這個詞十五次,幾乎每講一百個字就出現一次。很少有歐洲政治家曾經用過馬歇爾計劃來描述歐洲經濟應該怎麼樣。有人指出,歐洲國家同意馬歇爾計劃所作的承諾中並沒有包括這一術語或目標。因此,歐洲人似乎認為,「一體化」是一種美國學說,它被疊加在馬歇爾計劃之中[9]。 | 」 |
雖然全球化的意識形態有悠久的歷史,但是在二十世紀末期,全球主義就成了一個主要的相關意識形態。隨着這些意識形態的固定,以及各個全球化的議程加劇,它們有助於鞏固一種連貫全球的想像力[10]。在一些著作中,曼弗雷德·史泰格和西雪梨大學政治學教授保羅·詹姆斯從四個層面的變化中理解了這個過程:改變思想、意識形態、想像力和本體[11]。
參見
參考書目
- James, Paul. Globalism, Nationalism, Tribalism: Bringing Theory Back In. 倫敦: 賽吉出版公司. 2006 [2017-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3) (英語).
- James, Paul; Steger, Manfred B.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Volume IV: Ideologies of Globalism. 倫敦: 賽吉出版公司. 2010 [2017-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7) (英語).
- Kolko, Joyce; Kolko, Gabriel. The Limits of Power: The World and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1945–1954. 紐約: 哈珀與羅出版公司. 1972. ISBN 978-0-06-012447-2 (英語).
- Leffler, Melvyn P. The emergence of an American grand strategy, 1945–1952. In Melvyn P. Leffler and Odd Arne Westad,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Volume 1: Origins (pp. 67–89). 劍橋: 劍橋大學出版社. 2010. ISBN 978-0-521-83719-4 (英語).
- Machlup, Fritz. A History of Thought on Economic Integration. 紐約: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1977. ISBN 0-231-04298-1 (英語).
- Nye, Joseph. Globalism Versus Globalization. 全球主義者雜誌. 15 April 2002 [2014-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8) (英語).
- Peck, James. Washington's China: The National Security World, the Cold War, and the Origins of Globalism. 阿姆赫斯特: 馬薩諸塞大學出版社. 2006. ISBN 978-1-55849-536-4 (英語).
- Steger, Manfred B. The Rise of the Global Imaginary: Political Ideologies from the French Revolution to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 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8 (英語).
- Steger, Manfred B. Globalism: The New Market Ideology 3rd. 蘭哈姆: 萊曼和賴特菲爾德出版社. 2009 (英語).
- 美國國務院. Foreign Relations, 1948: Volume I, Part 2.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美國聯邦政府. 1948 [2017-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英語).
- Veseth, Michael (編). The Rise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New York Times 20th Century in Review. 芝加哥: Fitzroy Dearborn出版社. 2002. ISBN 978-1-57958-369-9 (英語).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