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內湖庄(日語:内湖庄/ないこしょう Naiko shō)為臺灣日治時期1920年至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七星郡。今台北市內湖區及南港區。
內湖地區在清治時期及日治時期初期屬大加蚋堡、芝蘭一堡的庄,在1895年6月隸屬「臺北縣直轄」,在1897年7月1日隸屬「臺北辨務署」、「士林辨務署」,而後士林辨務署被併入臺北辨務署。1901年11月11日,臺灣的行政區劃改為二十廳,內湖地區隸屬「臺北廳錫口支廳」。1901年12月17日,臺北廳劃分為39個區,內湖地區劃為第7、8、10、11區[1]。1902年7月31日,芝蘭一堡施街庄整併[2]。1904年4月1日,大加蚋堡實施街庄整併[3]。1905年4月19日,臺北廳錫口支廳的新庄仔庄改為「東新庄仔庄」,里族庄改為「新里族庄」,三重埔庄改為「南港三重埔庄」,以區別臺北廳下其他同名的庄[4]。1906年1月1日,臺北廳改設置以地名稱呼的28個區,內湖地區劃為內湖區、南港區[5]。此時的街庄如下: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前述11庄合併為臺北州七星郡「內湖庄」,轄域內分為北勢湖、內湖、新里族、東新庄子、南港三重埔、南港大坑、南港舊、後山、後山坡、山豬窟、四分子等11個大字。
二戰後,內湖庄在1946年1月27日改為「內湖鄉」,隸屬臺北縣七星區;同年7月6日,南港鎮由內湖鄉劃出,兩者以基隆河為界,內湖鄉僅為北側的北勢湖、內湖、新里族。1968年7月1日,內湖鄉與南港鎮劃入台北市。
1901年 | 1906年[5] | 1920年-1945年 | 1946年 | |||
---|---|---|---|---|---|---|
區[1] | 街庄[2][3] | 區 | 街庄 | 街庄 | 大字 | 鄉鎮 |
第10區 | 北勢湖庄(部分) | 內湖區 | 北勢湖庄 | 內湖庄 | 北勢湖 | 內湖鄉 |
內湖港墘庄、內湖山腳庄、內湖番仔陂庄、內湖梘頭庄、新陂尾庄 | 內湖庄 | 內湖 | ||||
第11區 | 十四份陂內庄、白石湖庄、粉藔庄、葫蘆洲庄、洲仔尾庄、羊稠庄、灣仔庄、五份庄、十四份庄、內溝庄(部分) | 新里族庄 | 新里族 | |||
第7區 | 新庄仔庄 | 南港區 | 東新庄仔庄 | 東新庄子 | 南港鎮 | |
三重埔庄 | 南港三重埔庄 | 南港三重埔 | ||||
後山陂庄 | 後山坡庄 | 後山坡 | ||||
第8區 | 南港大坑庄 | 南港大坑庄 | 南港大坑 | |||
南港舊庄 | 南港舊庄 | 南港舊 | ||||
後山庄 | 後山庄 | 後山 | ||||
山豬窟庄 | 山豬窟庄 | 山豬窟 | ||||
四份仔庄 | 四份仔庄 | 四分子 |
內湖庄的經濟發展程度為當時七星郡中最低的,內湖庄的土地開發達到飽和程度,平原部份乃以農田為主;較為形成市集的聚落,則有北勢湖老街、港墘老街與梘頭老街。 二千戶一萬個住民當中,絕大部分是務農為業。山產林業則為第二大宗。另外,亦有煤炭、石材礦業;其中的煤礦業,屬較為發達之產業,礦場分佈則以內溝及大湖地區,為主要的出產地。內湖地區的產業物品及民生用品的進出港埠,係以港墘渡口為主;因此,港墘是內湖經濟產業物資品的集散及轉運市街。1934年時,內湖庄的農產年額突破53萬圓,煤礦業年額也達到40萬圓。其中南港大坑的包種茶品質相當優良。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