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堡宮(丹麥語:Kronborg)又稱為哈姆雷特城堡(英語:Elsinore),是位於丹麥西蘭島北端靠近赫爾辛格,哥本哈根以北約30公里處,北歐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城堡之一,也在16至18世紀的北歐史中扮演着關鍵性的角色,在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
歷史
克隆堡宮意為「皇冠之宮」,位於西蘭島最東北端,靠近松德海峽的最窄處,該位置在維持沿海防禦工事中具有戰略指揮的重要性,也是波羅的海為數不多的出口之一。[2]
這座城堡的興建可以追溯到1420年代由丹麥國王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King Eric of Pomerania)建造的克羅根堡壘,當時國王堅持要通過松德海峽進入或離開的外國船隻支付通行費;為了執行要求,他決議海峽最狹窄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強大的堡壘。當時,丹麥王國橫跨海峽兩岸,東岸有自中世紀以來就已經存在的赫爾辛堡(Kärnan)。有了這兩座城堡和護衛艦,就可以控制通過海峽的所有航行。
隨着軍事技術的發展和火砲攻擊的提高,第一次北方戰爭結束後,在1574 年到 1585 年間於國王弗雷德里克二世的命令下,為克隆堡宮的防禦工事進行改裝工程,並將城堡徹底改造成一座宏偉的文藝復興建築,宮殿主要以岩石砌成,當時負責規劃的主要建築師是來自法蘭德斯的漢斯·亨德里克·範·帕申(Flemings Hans Hendrik van Paesschen)和安東·范·奧伯亨(Anthonis van Obbergen),而城堡內的雕塑作品則是由雕塑家格羅寧根(Gert van Groningen)製作。[3][4][5][6]
1629年9月24日,由於兩名工人的一時疏忽引發一場大火,導致城堡的大量結構遭到燒毀,隨後在克里斯蒂安四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下指揮重建,並在1639年在沒有大改動的情況下完工,然而內部卻再也沒有完全恢復昔日的輝煌,後在1658年發生的達諾-瑞典戰爭期間,克倫堡宮曾被瑞典軍隊圍攻並俘虜,並被掠奪了許多寶貴的藝術珍藏品。[7] 在1785年,城堡不再是皇家住所,隨着克倫堡的重要性減弱,武裝部隊開始發揮更大的作用,並將建築改建為駐軍要塞與罪犯的監獄使用。最終軍隊於1923年離開城堡,在經過徹底翻新後於1938年開始向公眾開放。[8]
當前,克隆堡宮內部主要作為博物館,陳列大量古式傢俱、油畫、掛毯、木雕,此外也有炮台和兵器等設施。近年也開始向公眾開放宮殿底層的參觀活動,現在則為西蘭島最著名的旅遊景點。[9]
文化意義
在威廉·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中,克隆堡宮扮演着關鍵性的重要場景,也是該作大多數劇情所發生的地方,每年夏季,克倫堡宮會舉行一系列以《哈姆雷特》為主題的特別舞台劇。[10]
在克隆堡宮內部的地下層裏設置著丹麥人俄吉的青銅雕像,據稱他是查理曼的傳奇騎士,一旦丹麥遭受入侵,他即起身執劍衛國,因此該者也成丹麥人熱愛祖國的精神象徵。[11]
登錄世界遺產
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克隆堡為世界文化遺產,編號第696號,認為其滿足以下一個獲選條件:[12]
- 克倫堡宮是文藝復興時期城堡的傑出典範,在北歐地區的歷史上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文化遺產標準四);
圖片
-
克隆堡宮的燈塔
-
克隆堡宮遠景
-
克隆堡宮室內展示的掛毯
-
克隆堡宮庭院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