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勒內·希拉克(法語:Jacques René Chirac發音:[ʒak ʁəne ʃiʁak] ;1932年11月29日—2019年9月26日),法國政治家,前法國總統安道爾大公,以及1977年至1995年的巴黎市長。希拉克擔任過各種高級職務,包括農業部長和內政部長。

Quick Facts 雅克·希拉克 Jacques Chirac, 總理 ...
雅克·希拉克
Jacques Chirac
法國 第22任法國總統
安道爾安道爾大公
任期
1995年5月17日—2007年5月16日
總理阿蘭·朱佩(1995年-1997年)
利昂內爾·若斯潘(1997年-2002年)
尚-皮埃爾·拉法蘭(2002年-2005年)
多米尼克·德維爾潘(2005年-2007年)
前任法蘭索瓦·密特朗
繼任尼古拉·薩科齊
法國 第84任法國總理
任期
1986年3月20日—1988年5月10日
總統法蘭索瓦·密特朗
前任羅倫特·法比尤斯
繼任米歇爾·羅卡爾
任期
1974年5月27日—1976年8月26日
總統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
前任皮埃爾·梅斯梅爾
繼任雷蒙·巴爾
巴黎市長
任期
1977年3月20日—1995年5月16日
前任首任(1871年職務曾廢除)
繼任讓·迪貝利
個人資料
出生(1932-11-29)1932年11月29日
 法國巴黎
逝世2019年9月26日(2019歲—09—26)(86歲)
 法國巴黎
墓地 法國巴黎蒙帕納斯公墓
國籍 法國
政黨法國共產黨(1962年以前)
爭取新共和國聯盟英語Union for the New Republic(1962年-1968年)
共和民主人士聯盟英語Union of Democrats for the Republic(1968年-1976年)
保衛共和聯盟(1976年-2002年)
人民運動聯盟(2002年-2015年)
共和黨(2015年-2019年)
配偶貝爾娜戴特·希拉克
宗教信仰天主教
簽名
Close
Quick Facts 「Jacques Chirac」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 ...
Jacques Chirac」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雅克·希拉克
臺灣賈克·席哈克
Close

希拉克的內部政策最初包括降低稅率,取消價格控制,對犯罪的懲罰以及企業私有化。在第二任總理任期​​間奉行這些政策後,他決定不採用自由放任政策。希拉克的經濟政策允許國家控制投資,與英國的戴卓爾夫人馬卓安等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同。

生平

生於法國巴黎。積·希拉克曾經就讀於路易勒格朗中學(1950年畢業)、巴黎政治學院(公共服務和政治,1950-1954年就讀)、哈佛大學夏季學校 (1953年就讀)、索米爾裝甲騎兵指揮學院(1956年-1957年,軍種分級1;)、法國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與政治學碩士學位(1957年-1959年)。原先曾經是法國共產黨的支持者。在夏爾·戴高樂1958年重新上台後,於1962年轉投戴高樂派的共和民主聯盟英語Union for the New Republic

1974年至1976年出任法國總理,其中第二次出任總理是法國第五共和第一次「左右共治」。

1977年至1995年擔任重設的首位巴黎市長,並三次當選,任職長達18年,這個職位為他此後增加政治地位打下基礎。職位原先在巴黎公社以來,因第三共和的政府領導人擔心巴黎市議會選出的市長會有過大的權力而廢除。1981年及1988年兩次參選總統,其中在1988年的結果在第二輪投票敗予社會黨的密特朗。

早期政治生活

內閣部長:1971–1974年

1974年2月27日,雷蒙·馬切林辭職後,希拉克被任命為內政部長。1974年3月起,蓬皮杜總統委託他進行總統選舉的準備工作,1976年將舉行總統選舉。1974年4月2日,蓬皮杜的突然去世,推進了選舉才得以。

吉斯卡·德斯坦在法國多年來最激烈的競選活動中當選為蓬皮杜的繼任者。新總統選擇了希拉克領導內閣。

德斯坦的總理:1974–1976年

吉斯卡·德斯坦擔任總統時,於1974年5月27日提名希拉克為總理,以調和議會中的吉斯卡與非吉斯卡德派別,當時希拉克41歲。希拉克面對了戴高樂主義男爵的敵意。1974年12月,他領導了UDR聯盟。

作為總理,希拉克很快就說服戴高樂主義者相信,儘管吉斯卡總統提議進行社會改革,但戴高樂主義將得以保留。蓬皮杜的兩位前顧問Pierre Juillet和Marie-France Garaud提出了希拉克的建議。這兩人於1974年組織了反對Chaban-Delmas的運動。他們不贊同與德斯坦的主張,認為他的政策使保守的選民感到困擾。

希拉克於1976年辭去了總理職務。他着手在法國幾個保守派政黨之間建立政治基礎。

希拉克擔任總理的第一任期可以說是良政的,任內最低工資和社會福利制度都有所改善。法國後來被認爲是福利國家

巴黎市長

自相矛盾的是,離開內閣的希拉克得益於德斯坦決定在巴黎建立市長辦公室的決定,該決定自1871年公社以來一直處於擱置狀態。1977年,希拉克當選為巴黎市長,

希拉克的支持者指出,作為市長,他提供了幫助老人,殘疾人和單身母親的計劃,並推動了清潔街道服務,同時鼓勵企業留在巴黎。他的反對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政府內的反對派

1976-1986年

他任命了後來加入國民陣線的知識分子伊凡·布洛特擔任1979年歐洲大選競選活動的負責人。在選舉結果不佳之後,希拉克與加羅德和朱耶特分裂。瑪麗·法蘭西·加洛認爲,希拉克是用雕像用的大理石和同樣的彩陶製成的。他與德斯坦的競爭日益激烈。儘管歷史學家通常將其解釋為波拿巴主義者(希拉克)與奧爾良主義者之間的競爭,但實際上兩人都是奧爾良自由主義者。但是德斯坦說服希拉克採取新戴高樂主義。

密特朗的總理:1986-1988年

當RPR/UDF聯盟在1986年大選中贏得國民議會的多數時,密特朗任命希拉克為總理(儘管密特朗內閣的許多人遊說他選擇了雅克·德爾馬斯來代替)。這種前所未有的共治,使希拉克在國內事務中處於領先地位。

希拉克的內閣出售了許多上市公司,延續了1984年至1986年社會黨政府發起的自由化,並廢除了對財富的團結稅。在其他地方,大學改革計劃(Devaquet計劃)在1986年引起了危機,當時一名名叫Malik Oussekine的學生被警察殺害,導致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該提議被撤回。據說在其他學生危機期間,這一事件嚴重影響了希拉克,後者後來在示威遊行期間謹慎對待可能發生的警察暴力事件。

希拉克有關外交的最初舉動之一是召回曾擔任戴高樂及其繼任者非洲事務首席顧問的雅克·福卡(Jacques Foccart)。希拉克與查理斯·帕斯誇共同創立了戴高樂SAC組織(在奧里奧爾事件後於1982年由密特朗解散)。

據稱他拒絕與讓·勒龐的國民陣線結盟。

穿越沙漠:1988-1995年

希拉克在1988年大選中第二次與密特朗對決。他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20%的選票,但在第二輪投票中以46%的優勢輸了。他從內閣辭職。

1992年,他相信候選人不能在倡導反歐洲政策時成為總統,因此他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全民投票中投了贊成票。

總統任期

第一任期

1995年5月,希拉克代表右派保衛共和聯盟參選總統,在第二輪投票擊敗社會黨的若斯潘成功當選,第一次當選為法國總統,結束左派社會黨長達14年的管治。上任後奉行戴高樂主義。希拉克承認二戰時期維希法國曾協助納粹德國阿道夫·希特拉迫害猶太人,這是法國總統首次就迫害猶太人進行表態[1]。同年下令執行法國最後一批在太平洋上的核測試。1996年加入《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2]。1997年國會選舉,右派保衛共和聯盟選舉失敗,希拉克提名社會黨的若斯潘出任總理,再次出現「左右共治」。2000年經過公投,把總統任期由7年縮短至5年。

國防政策

第二任期

2002年4月21日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希拉克取得19.88%選票,極右派國民陣線領導人尚-馬里·勒龐取得16.86%,社會黨的總理若斯潘取得16.18%,意外落敗,極右派候選人首次進入第二輪投票。法國其後出現大規模反極右派的示威。5月5日,在第二輪投票中以81.5%對18.5%的絕對優勢擊敗極右派領導人勒龐成功連任。希拉克連任後,隨即任命右派的拉法蘭出任總理,結束「左右共治」局面。與多個右翼政黨合併後的右派人民運動聯盟其後在國會選舉取得勝利。希拉克在2003年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3][2]。2005年歐盟憲法公投被否決,同年巴黎發生抗議,希拉克也在該年患中風入院。2007年希拉克宣佈不會再競選總統。

初期

暗殺企圖

2002年7月14日,在巴士底日紀念活動中,希拉克在一支藏在結他盒中的步槍下倖存。一名刺客向總統車隊開槍,然後被旁觀者壓倒。槍手馬克西姆·布魯內(Maxime Brunerie)接受了精神病學檢查。

外交

飛行稅

希拉克倡議在機票上課徵飛行稅,用來資助 Unitaid,對抗 AIDS 病毒。

2005年公投

2005年5月29日,在法國舉行了全民公決,以決定該國是否應批准擬議中的《歐洲聯盟憲法》條約。結果有55%的選民以69%的投票率拒絕了該條約,對希拉克和UMP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公投失敗後,希拉克以德維爾潘(Domenique de Villepin)取代了總理尚-皮埃爾·拉法蘭。希拉克說,法國新內閣的當務之急是遏制失業率,失業率一直徘徊在10%以上。

2005年抗議

2005年秋季發生抗議後,法國在2006年春發生了大規模的學生抗議活動。

晚年

2007年5月16日,卸任法國總統與安道爾大公。希拉克後來被爆擔任巴黎市長期間挪用公款和損害公信力,並於2011年12月15日被判兩年有期徒刑、緩期兩年執行。鑑於他的年齡、健康狀況及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不會入獄服刑。他也是第一位被定罪的法國前國家元首[1][4]

希拉克晚年罹患阿爾茲夏摩亞症。2019年9月26日早上,希拉克在家人陪伴下去世,享年86歲[5]

評價

Thumb
美國總統小布希與積·希拉克
Thumb
積·希拉克與小布希在白宮
Thumb
1999年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與積·希拉克

美國總統小布希卸任後在個人自傳《抉擇時刻》中評價世界各國領導人時寫道,希拉克是「喜歡對別國領導人進行說教的人」、 「不管大到國家政策,還是小到個人價值觀,他似乎總是願意到處演講,推銷自己的觀點」。[6]

巴黎人報於2015年進行的調查顯示,有63%的法國受調者認為希拉克是稱職的總統;民調機構Yougov於2018年的調查則顯示,他是法國第五共和時期的歷任總統中法國人第二喜歡的總統,僅次於第五共和時期的第一任總統戴高樂[7]

著作

《希拉克回憶錄 步步為贏1932-1995》,中文版2010譯林出版社

家庭

希拉克妻子是貝爾娜戴特·希拉克,共育兩個女兒。

年表

  • 1959年 ── 法國審計院助理稽核
  • 1962年 ── 政府秘書處特派員、蓬皮杜總理辦公室特派員
  • 1965年至1993年 ── 法國審計院審核官
  • 1965年3月至1977年3月 ── 聖·菲列奧勒市議員
  • 1967年3月至5月 ── 克勒茲省議員(後多次當選)
  • 1967年至1968年 ── 蓬皮杜政府的就業國務秘書
  • 1968年至1971年 ── 蓬皮杜政府的財經國務秘書
  • 1970年至1979年3月 ── 克勒茲省議會主席
  • 1974年5月27日至1976年8月26日 ── 第一次出任法國總理 (季斯卡政府)
  • 1976年12月5日至1994年11月12日 ── 保衛共和聯盟主席
  • 1977年3月20日至1995年5月16日 ── 巴黎市
  • 1986年3月20日至1988年5月10日 ── 第二次出任法國總理 (密特朗政府)
  • 1995年5月7日 ── 首次當選法國總統
  • 2002年5月5日 ── 連任法國總統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內閣

第一屆

第一屆任期:1974年-1976年

  • 積·希拉克 - 總理(1974年5月28日-1976年8月27日)
  • 讓·索瓦尼亞格 (Jean Sauvagnargues) - 外交部長
  • 積·舒福萊 (Jacques Soufflet) - 國防部長
  • 米歇爾·波尼亞托夫斯基 (Michel Poniatowski) - 內務部長
  • 尚-皮埃爾·福卡德 (Jean-Pierre Fourcade) - 經濟和財政部長
  • 米歇爾·多納諾 (Michel d'Ornano) - 工業和研究部長
  • 米歇爾·杜拉弗 (Michel Durafour) - 勞動部長
  • 讓·勒卡呂埃 (Jean Lecanuet) - 司法部長
  • 勒內·拉比 (René Haby) - 教育部長
  • 基斯頓·博內 (Christian Bonnet) - 農業部長
  • 罗伯特·加雷英語Robert Galley (politician) - 設備部長
  • 施蒙娜·薇依- 衛生部長
  • 皮埃爾·阿貝蘭 - 合作部長
  • 樊尚·安斯奎爾 - 商務和手工業部長
  • 尚-積·塞爾旺-施賴貝爾 - 改革部長
  • 安德烈·雅羅 - 生活質量部長
人事變動
  • 1974年6月9日- 尚-積·塞爾旺-施賴貝爾離開內閣,沒有更換改革部長。
  • 1975年1月1日- 伊凡·布爾日 繼舒福萊任國防部長.
  • 1976年1月12日- 讓·德利普科夫斯基繼阿貝蘭任合作部長,雷蒙·巴爾任對外商務部長。安德烈·福塞 繼雅羅任生活質量部長

第二屆

第二屆任期:1986年-1988年

  • 積·希拉克 - 總理(1986年3月20日-1988年5月12日)
  • 尚-貝爾納·雷蒙(Jean-Bernard Raimond) - 外交部長
  • 安德烈·吉羅德(André Giraud) - 國防部長
  • 夏爾·帕斯夸(Charles Pasqua) -內務部長
  • 愛德華·巴拉迪爾- 經濟,財政和私有化部長
  • 阿蘭·馬德蘭(Alain Madelin) - 工業旅遊郵政和電信部長
  • 菲臘·塞甘(Philippe Séguin) - 職業和社會事務部長
  • 艾爾班·夏隆東(Albin Chalandon) - 司法部長
  • 勒內·莫諾利(René Monory) - 教育部長
  • 法蘭索瓦·萊奧塔爾(François Léotard) - 文化交流部長
  • 法蘭索瓦·紀堯姆(François Guillaume) - 農業部長
  • 貝爾納·龐斯(Bernard Pons) - 海外省和海外領地部長
  • 皮埃爾·梅埃涅里(Pierre Méhaignerie) - 房屋,設備,區域規劃和運輸部長
  • 安德烈·羅西諾(André Rossinot) - 議會關係部長
  • 米歇爾·歐里亞克(Michel Aurillac) - 合作部長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