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結結構(pseudoknot)是一類RNA三級結構。假結結構包含至少兩個莖環結構。其中,一個莖環結構的莖的一半插入了另一個莖環結構的莖結構中。假結結構最初於1982年在蕪青花葉病毒英語Turnip yellow mosaic virus中發現[2]。假結結構摺疊成類似於繩結的三維結構,但卻並不是真正的拓撲學的結英語Knot (mathematics)

Thumb
自然條件下存在的RNA假結結構,爲人類端粒酶RNA的一部分。序列來自:[1]
Thumb
人端粒酶RNA的假結結構的3D模型。A爲棍式模型,B爲骨架模型。pdb文件基於PDB 1YMO

預測與識別

假結結構很難被計算生物學的檢測手段查出,因為其對所在環境相當敏感,且具有「重疊的」本質。假結結構的鹼基對的嵌入較差,即鹼基對與其他的鹼基對有一定重疊。這使得通過標準的動態規劃方法對RNA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假結結構的預測英語Nucleic acid structure prediction變得更加困難。動態規劃通過一個遞推記分系統來確認配對的莖結構,因而很難測出非嵌入的鹼基對。更新的隨機上下文無關文法也面臨相同的問題。因此,像MfoldPfold這樣的流行的二級結構預測方法並不能預測出目標序列中的假結結構。它們只能確認更穩定的假結結構中的兩個莖。

可以通過動態規劃的方法確認某些類型的假結結構,但這類方法不夠詳盡,而且在作為序列長度的函數時與進行與假結無關的算法時測量表現較差[3][4]。一個困擾許多預測最低的自由能的方法的問題是NP完全[5][6]

生物學特徵

一些重要的生物學過程依賴於RNA分子形成的假結結構,這類RNA通常具有複雜三級結構。比如,RNA酶P的假結結構就是在進化過程中最保守的區域之一。端粒酶RNA的假結結構對其生物學活性亦至關重要[1],另外,幾種病毒使用假結結構形成一個類似tRNA的結構模體,以侵入宿主細胞[7]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