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1917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內部存在多個政治派系。 列表 經濟派(1897年—1902年) 立陶宛、波蘭和俄羅斯猶太工人總聯盟(1897年—1921年)[1] 南方工人(1900年—1903年) 鬥爭(1901年—1903年) 布爾什維克(1903年—1917年) 召回派(1907年—1909年)[2][3] 最後通牒派(1907年—1909年)[4] 布爾什維克調和派(1911年—1917年) 孟什維克(1903年—1917年) 取消派(1907年—1912年) 護國派(1914年—1917年) 團結(1914年—1917年) 孟什維克國際主義派(1917年—1918年) 造神派(1908年—1910年) 前進派(1909年—1913年) 八月聯盟(1912年—1914年) 區聯派(1913年—1917年)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國際主義者)(1917年—1918年)[5] 參見 蘇聯共產黨內的反對派列表 俄國馬赫主義 參考文獻 [1]Angel Smith, Stefan Berger, "Nationalism, labour and ethnicity 1870-1939",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ND, 1999, pg. 150, [1] [2]James D. White, "The First Pravda and the Russian Marxist Tradition", Soviet Studies, Vol. 26, No. 2 (Apr., 1974), pp. 181-204. [3]Tony Cliff, "Building the Party: Lenin 1893-1914", 2002, ISBN 1-931859-01-9 [4]Boris Souvarine, "Stalin: A Critical Survey of Bolshevism", 2005, ISBN 1-4191-1307-0, p. 119 [5]新编世界社会主义词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6年12月. ISBN 9787532603800. 這是一篇與政治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閱論編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