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鹿部(滿語:ᠪᡠᡥᡡ
ᡨ᠋ᠠᡴᡡᡵᠠᡵᠠ
ᠠᡳ᠌ᠮᠠᠨ,穆麟德轉寫:buhū takūrara aiman)又稱使鹿鄂溫克、使鹿鄂溫克人,今歸於鄂溫克族三大部落之一,意思是「驅使馴鹿的部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唯一飼養馴鹿的族群,該國境內的使鹿部人口有200餘人。[1]
歷史
清朝初年,居住在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東至庫頁島的費雅喀、奇勒爾、鄂倫春人及其他飼養訓鹿部族均被稱為使鹿部。這些族群因用馴鹿作為載運工具,所以得名使鹿部。各部從事漁獵活動[2]。清朝崇德七年(1642年),使鹿部開始向皇太極朝貢。當時使鹿部除一部分就地安置、留守邊塞之外,其餘大部遷至遼東地區,被編入牛錄以及滿洲八旗。[3][4]
使鹿鄂溫克人以馴養馴鹿和狩獵業為生,早期生活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勒拿河流域。清朝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約300人攜帶600多隻馴鹿遷徙到大清境內的大興安嶺、呼倫貝爾草原等地居住[5]。1965年,使鹿鄂溫克人開始定居。由於當局要保護大興安嶺森林資源以及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頒佈,2001年,內蒙古根河市政府決定讓使鹿鄂溫克人搬遷。2003年8月,首批使鹿鄂溫克人和他們的馴鹿從大興安嶺搬遷到位於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2004年,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開始規劃1個旅遊接待區、1個民俗風情區以及5個馴鹿放牧區。2007年,當地政府又規劃建成了使鹿部落景區。[6]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