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佛教彌勒三經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略稱《觀彌勒上生經》,由劉宋居士沮渠京聲漢譯,收於大正藏經集部。《藏文大藏經》中也有收入藏譯本[1]。
本經與《彌勒下生經》同為彌勒信仰的重要經典,敘述彌勒菩薩命終往生兜率天、在兜率淨土說法的情景、兜率天宮的殊勝、以及講述十善、念佛等往生兜率天的修行方法,並以此念佛功德可超越九十六億劫生死之罪,其敘述方式及內容與《觀無量壽經》相似[2]。
彌勒(Maitreya),常見的婆羅門姓氏,字根源自梵文Maitrī,慈愛之意。
本經漢譯時間大致在433年前後,地點在高昌;出經時間在439年北涼滅亡之後,地點在江東。譯經者沮渠京聲受教於佛大先Buddhasena禪師,是北涼沮渠氏士族,世代信奉佛教[5]。
藏文譯本乃轉譯自漢文譯本。[6]
2021年,Lowell Cook將本經藏文本轉譯為英文。[6]
此經描述釋迦佛時,有一菩薩,即彌勒菩薩,又名「阿逸多」( Ajita ),釋迦佛預言他「次當作佛」。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斷諸漏」;「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在十二年後,會上至「兜率天」。 人間的人,如果「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薩心者」,只要「持五戒、八齋、具足戒,身心清淨,不求斷結,修十善法」,死後也可以往生兜率天,親近彌勒菩薩。然後,五十六億年後,彌勒將從兜率天下生到人間「閻浮提」,「如彌勒下生經說」[2]。
中國彌勒信仰於晉時釋道安法師(314~385)首倡以來,逐漸盛行。初唐時在天台宗和法相宗高僧的推動和武則天的提倡下,民間「彌勒佛出世」的觀念廣為流傳,不少僧尼信士或期生兜率,或願與「龍華三會」,或誦念彌勒佛名。十九、二十世紀的中國秘密宗教猶深受彌勒信仰的影響[2]。
提倡人間佛教的印順法師認為,彌勒淨土思想,是着重於實現人間淨土。往生兜率淨土的本意是為下生人間,為人間淨土的實現而努力,而不單純是為往生兜率淨土[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