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信祿龍(學名:Hexinlusaurus)是種原始鳥臀目恐龍,是一種小型的二足植食性恐龍,生活在侏羅紀中期,化石發現於中國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由成都理工大學的何信祿和蔡開基在1983年敘述及命名。
何信祿龍的正模標本(編號ZDM T6001)包含一個幾乎完整的頭顱骨,以及部份頭顱後骨骸,發現於大山鋪的下沙溪廟組陸相沙岩層,年代相當於侏羅紀的巴柔階。副模標本(編號ZDM T6002)是一個部份頭顱骨與顱後的骨骼。
多齒何信祿龍原本為多齒鹽都龍(Yandusaurus multidens),保羅·巴雷特(Paul Barrett)等人在2005年將牠們成立獨立的屬,並認為牠們與其他基礎鳥腳類恐龍的差別在於單一獨有衍徵(Autapomorphy):眶後的側面有一個明顯的凹面。屬名是以最初的命名者何信祿為名。
原鹽都龍
這個物種被正式命名為何信祿龍之前,這種恐龍被非正式名稱為原鹽都龍("Proyandusaurus")。這個名稱最初出現在Fabien Knoll的研究概論之中[1][2]。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