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為中國古人在長期對自然的觀察中,認為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就是俗話所謂「熱在三伏」[1],現在民間一般亦普遍接受此看法。是農曆中夏季長達30天或40天的一個時段,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三伏開始日大約在公曆的7月10至20日之間,結束日大約在8月8至18日之間(7月中到8月中旬),是北半球每年炎熱天氣中的一段。一中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在不同的年份為10或20天。「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三伏日為初伏、中伏和後伏的首日,是起自秦漢的傳統節日,在唐人的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會放假一日,還保有在伏日食湯餅(湯煮的麵食,似今日之湯麵),以去瘴氣、除惡病的習俗。三伏日在小暑處暑之間,正值夏、秋之交,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其日期需要通過節氣干支來推算。按五行之理,夏爲火,秋爲金,夏、秋之交,陰氣爲陽氣所迫,故金氣藏伏。庚辛配金,故以庚日為伏日。唐代的《陰陽書》規定以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後伏[2]

以下表格介紹三伏[3][4][5]

More information 名稱, 另稱 ...
名稱 另稱 介紹
初伏 頭伏 夏至1後第三個庚日2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第三個庚日為入伏,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 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3後第一個庚日前。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由於第五庚日可以出現在立秋日的前或後,故中伏可能為10天或20天。
末伏 終伏 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Close

漢代曆日簡牘,三伏注曆似乎尚未形成定制[6]。或在漢成帝鴻嘉年間已成曆例。[7]

三伏開始日在陽曆日曆上有13天的波動範圍。

近年三伏日期

More information 年, 初伏 ...
初伏 中伏 末伏
2017 7月12日—7月21日 7月22日—8月10日 8月11日—8月20日
2018 7月17日—7月26日 7月27日—8月15日 8月16日—8月25日
2019 7月12日—7月21日 7月22日—8月10日 8月11日—8月20日
2020 7月16日—7月25日 7月26日—8月14日 8月15日—8月24日
2021 7月11日—7月20日 7月21日—8月9日 8月10日—8月19日[8]
2022 7月16日—7月25日 7月26日—8月14日 8月15日—8月24日
2023 7月11日—7月20日 7月21日—8月9日 8月10日—8月19日
2024 7月15日—7月24日 7月25日—8月13日 8月14日—8月23日
2025 7月20日—7月29日 7月30日—8月8日 8月9日—8月18日
2026 7月15日—7月24日 7月25日—8月13日 8月14日—8月23日
2027 7月20日—7月29日 7月30日—8月8日 8月9日—8月18日
2028 7月14日—7月23日 7月24日—8月12日 8月13日—8月22日
2029 7月19日—7月28日 7月29日—8月8日 8月8日—8月17日
2030 7月14日—7月23日 7月24日—8月12日 8月13日—8月22日
Close

文內註釋

資料引用

參見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