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沃·安德里奇(克羅地亞語:Ivo Andrić,1892年10月9日—1975年3月13日),原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作家,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1月1日) |
伊沃·安德里奇 | |
---|---|
出生 | Ivan Andrić 1892年10月9日 奧匈帝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 |
逝世 | 1975年3月13日 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 | (82歲)
職業 |
|
語言 | 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 |
國籍 | 南斯拉夫 |
母校 | 薩格勒布大學 維也納大學 雅蓋隆大學 格拉茨大學 |
代表作 | 《德里納河上的橋》 |
獎項 |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1937) 諾貝爾文學獎 (1961) 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1972) |
活躍年代 | 1911–1974 |
配偶 | Milica Babić (1958年結婚—1968年喪偶) |
簽名 | |
官方網站 | |
ivoandric |
他生於手藝工人家庭;早年參加反對奧地利的民族解放運動,是「青年波斯尼亞」組織成員;一戰期間因刺殺奧匈帝國皇儲案受牽連,被當局逮捕;戰後在外交界任職,做過大使。1911年開始寫作,風格承塞爾維亞現實主義文學傳統。
主要作品有波斯尼亞三部曲:《德里納河上的橋》、《特列夫尼克紀事》、《薩拉熱窩女郎》。代表作《德里納河上的橋》描寫波斯尼亞人民在外國佔領下過的悲慘生活和反抗鬥爭[1]。
主要作品
- 論述、研究方面,目前已知有《波斯尼亞文化史》。
- 小說方面,目前已知有「波斯尼亞三部曲」(《德里納河上的橋》、《特拉夫尼克紀事》、《薩拉熱窩的女人》構成)、《宰相之家》、《邪惡的庭院》、《帕沙的嬪妃》等作品。
-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伊沃‧安德里奇》,台北市:九五文化,1981年。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