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哈利夫
阿尔及利亚拳击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曼·哈利夫(阿拉伯語:إيمان خليف,羅馬化:ʾĪmān Khalīf,1999年5月2日—)是一名阿爾及利亞女子拳擊運動員。曾代表阿爾及利亞參加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在20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際拳總製造的性別爭議[2]讓她與中華臺北女子拳擊手林郁婷遭到全球網絡霸凌,儘管LGBT在阿爾及利亞是違法的,亦遭到許多歐美人士質疑,最終哈利夫贏得2024年巴黎奧運女子沉量級拳擊金牌。
早年
1999年,哈利夫出生於阿爾及利亞西北部提亞雷特省某鄉村。在踏足拳擊界之前,她是位足球選手。為此,她必須通勤到鄰村參加培訓,並靠販賣廢金屬來支付車資。她的父親最初不允許她轉行,因為他「不贊成女人打拳擊」[3]。
拳擊生涯
哈利夫於2018年世界女子拳擊錦標賽中首次參賽,在第一輪被淘汰後排名第17位。隨後,她代表阿爾及利亞參加在俄羅斯舉行的2019年世界女子拳擊錦標賽,在比賽中排名第33位,再次從第一輪中被淘汰。
2020年,哈利夫代表阿爾及利亞參加東京奧運,在複賽中敗於愛爾蘭選手凱莉·哈林頓。
2022年,哈利夫參加2022年世界女子拳擊錦標賽,在擊敗荷蘭選手謝爾塞·海伊寧後成為首位進入決賽的阿爾及利亞女拳手[4]。她在決賽中面對愛爾蘭選手艾米·布羅德赫斯特並被擊敗[5]。
2023年3月,哈利夫再次打入世界女子拳擊錦標賽決賽,但在金牌爭奪戰前夕被國際拳擊協會(IBA)取消參賽資格。
2024年1月,哈利夫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家大使。
2024年,由於國際奧委會(IOC)和國際拳擊協會(IBA)的爭議,後者被禁止組織巴黎奧運的拳擊比賽,改由「巴黎2024年國際奧委會拳擊組織」管理。國際奧委會使用與IBA不同的規則,批准哈利夫參加巴黎奧運,並確認她遵守該賽事的所有必要資格和醫療規定。
2024年8月10日,哈利夫於巴黎奧運次中量級拳擊比賽決賽中戰勝中國選手楊柳,為阿爾及利亞拿下首面奧運拳擊金牌[6]。
性別爭議
2023年3月,哈利夫再次打入世界女子拳擊錦標賽決賽,但在金牌爭奪戰前夕被取消參賽資格。阿爾及利亞奧委會表示,哈利夫係因健康因素被取消資格。後來有報導稱,其真實原因是她被檢測到睪固酮濃度過高[7][3]。對此,哈利夫向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提出上訴,但後面撤回上訴[8]。
2024年7月31日,IBA改為隱晦的說法,表示2023年對包含哈利夫和來自台灣的林郁婷兩位選手的檢測「不是睪固酮檢測,而是另一種個別且受認可的檢測,具體細節保密」,並且他們「被發現擁有比一般女性選手更強的優勢」[9]。對此,國際奧委會(IOC)批評IBA的決策「急促且任意」、「沒有經過任何正當程序」[10]。
在巴黎奧運會進行期間,關於哈利夫是跨性別者的傳言甚囂塵上,J·K·羅琳、理查·道金斯和伊隆·馬斯克等公眾人物都在社群媒體上批評哈利夫及奧委會,部分媒體和網友更謠傳哈利夫實為男性[11][12][13][11][14][15][16][17]。對此,阿爾及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為哈利夫辯護,譴責這些批評為「非常不道德的不實言論」和「毫無根據的宣傳」,並重申哈利夫符合資格,有權參加比賽[18]。國際奧委會也指出,根據哈利夫的護照,她是女性,並表示所有在巴黎參賽的運動員都遵守相關資格和入境規定[3][19] 。哈利夫的父親也在天空體育台的採訪中展示出生證明書,強調哈利夫生來就是女性。[20]
在女子66公斤次中量級賽事第二輪中,哈利夫擊中意大利對手安琪拉·卡里尼的面部,使其在賽事進行到46秒時,因鼻子過度疼痛而退賽。卡里尼賽後接受採訪時,聲稱這是場「不公平的比賽」。意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對此向奧委會的決定提出質疑,稱「我認為具有男性遺傳特徵的運動員不應該參加女子比賽。並非因為我們想歧視任何人,而是為了保護女性運動員在平等的條件下競爭」[21]。賽後第二天,卡里尼透過米蘭體育報向哈利夫致歉,並表示願尊重奧委會對哈利夫性別的保證[22][23],然而網絡上對哈利夫性別與染色體的質疑、謠言及霸凌仍接踵而至。哈利夫在巴黎奧運女子沉量級拳擊金牌後,國際拳擊協會稱對哈利夫獲得冠軍表示遺憾[24][25]。
賽後,哈利夫在記者會上強調自己生來就是女性,呼籲公眾停止對運動員的霸凌行為;此外,哈利夫也透過律師,針對社群媒體網站Twitter 上的網絡霸凌提出法律訴訟[26]。
2024年11月6日,國際奧委會透露哈利夫正準備對法國網絡媒體Le Correspondant提起訴訟。Le Correspondant早前發表報道質疑哈利夫的參賽資格,並聲稱該質疑基於一份泄露的醫療報告。國際奧委會表示該報道引用了「來源不明、未經證實的文件」。[27]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