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象考成》是中國清代一部以星表為主的工具書,由清朝欽天監戴進賢與傳教士鮑友管、劉松齡、學者何國宗、明安圖等人編修。從乾隆九年(1744年)開始編修,直至乾隆十七年(1752年)完成。全書共32卷,前兩卷介紹天文儀器璣衡撫辰儀的使用方法,後30卷為星表,共收錄星3083顆。
《儀象考成》的很多恆星的數據是根據弗蘭斯蒂德的星表編算的。在弗蘭斯蒂德的星表中記錄的恆星,大都也能在《儀象考成》中找到對應位置。
《儀象考成續編》
《儀象考成續編》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開始修訂,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完成,續編據《儀象考成》改算了曆元,也做了一些實際觀測,發現和改正了原書中某些訛誤,取消六個增星編號,比原書少錄6顆星,增補了163顆星,總計表列恆星數共3240星。
星圖變化
市面上流傳的中西星象對照圖,包括伊世同的《中西對照恆星圖表》在內,大多是以《儀象考成》為根據。但是這些對照表是以清代製成的星圖為依據,和古代星圖的星官位置及形狀已有些差異[1]。隨着時代的變遷,個別星官名稱、星官中的星數、星官間的相對位置本就會有歷史嬗變[2]。再加上明末清初用西學修正和補充明代的星表時,由於徐光啟和西方傳教士對中國傳統星象未能精熟,造成很多星官與中國古代的星圖產生偏離[3][4]。例如宋代《皇佑星圖》南門的兩顆星與《儀象考成》的南門一、南門二不是同個星,前者是半人馬座的ξ2星與ε星,後者是半人馬座的ε星與α星[5]。
參考來源
- (簡體中文)中國百科網《儀象考成》
- (簡體中文)中外科學家發明家叢書:明安圖
- (簡體中文)乾嘉時期清廷的西方文化政策
- (簡體中文)清初西學輸入的成就與局限[永久失效連結]
- (繁體中文)儀象考成續編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4-24
- 伊世同 《中西對照恆星圖表》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