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細胞病毒(英語: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或稱人類疱疹病毒第五型(英語:Human betaherpesvirus 5,HHV-5),屬於β疱疹病毒亞科,是巨細胞病毒(CMV)中以人類為宿主的一種DNA病毒。[2]HCMV因其細胞病變效應而得名,感染後可引發核周和細胞質包涵體的產生以及細胞腫脹。在人類疱疹病毒(HHV)中,HCMV具有最大的基因組長度,約240kbp。[3]儘管HCMV的增殖周期較慢,它的基因表達調控類似於α疱疹病毒,會產生IE、E和L等基因產物呈序列性出現。[4]若基於病毒的基因組或表型進行分析,HCMV中可含有無數獨特的毒株。利用限制性酶切分析,可從流行病學角度上區分亞型。在實驗室環境中培養的毒株一般會損失10-15kbp的基因,因此對病毒屈性有一定限制作用。[2]
病毒學
HCMV屬於疱疹病毒中的一種,是現今被發現的最大的DNA病毒和蛋白嵌合體,蛋白種類繁多。[5]1956年,HCMV病毒首次從人體樣本中分離而出。[6][7]其DNA由線狀雙鏈分子組成,長度可達240kbp。其病毒顆粒一般直徑為150-200nm,有單層或雙層的類脂蛋白套膜。[3][8]在脂質層外有多種糖蛋白,負責對宿主細胞的粘附與入侵。[9]HCMV病毒至少具有165種編碼蛋白,不同的毒株內可能會有更多開放閱讀框。[10][11]這些編碼蛋白絕大部分是高度保守的,分佈在病毒的衣殼、被膜以及包膜中。[12]其基因表達因而非常複雜,其中包括蛋白轉錄、非編碼RNA和asRNA的多腺苷酸化等,且現有研究對HCMV絕大多數轉錄本的功能依舊不了解。[13]
受HCMV感染的細胞種類包括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上皮細胞和髓細胞,不同的細胞種類決定了HCMV進入宿主細胞是基於膜融合或pH介導的胞吞作用。[14][15]其中,膜融合適用於成纖維細胞,這一過程由gH/gL/gO蛋白複合體介導。另一種方式則常見於內皮及上皮細胞,需要利用一種由gH/gL/UL128/UL130/UL131組成的五聚體來介導。[16][17]
流行病學
HCMV屬於一種流行普遍的病毒,但它具有種屬特異性,只會感染人類群體。[18]HCMV的主要宿主細胞是人類血管內皮細胞以及白細胞,但只有在前者中會呈現獨特的細胞核包涵體,一般會俗稱為「貓頭鷹眼睛」。[2][19]在全世界範圍內有至少50%以上的人群體內存在相應的抗體,一些較落後地區的感染率更高。[2]受HCMV感染後的主要特徵是會抑制宿主的免疫應答,這導致它成為愛滋病人最常具有的伺機性感染。[20][21]
對HCMV的傳播模式至今沒有準確的定論,現今的共識為它可通過感染者的體液進行傳染,包括常規的體液交換、性行為、輸血以及器官移植等多種方式。[22][2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