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營將軍,或稱五營神將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等,簡稱五營,在村落的東西南北方位建立祭祀護法神的小祠,以作為保護境或村莊

Thumb
南天府五營神將(新北市鶯歌區

淵源

Thumb
五營元帥令牌

五營信仰是道教以至於民間信仰的重要一環,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神明結構,其創作模式一以傳統帝王君主制政體為範本, 自有一套分工精細、組織嚴密的神政體系。

最早是由玉皇大帝是掌理三界的最高統治者,下設文職與武職兩大官系;武職官系又分為「情治系統」和「軍事系統」兩支,前者如城隍組織,掌管三度空間的秩序維護,後者則包括天兵(36天罡)、地兵(72地煞)和五營神兵,專責擔負陰陽兩界的作戰防禦。如果說合稱為「神軍」的天兵、地兵是中央軍的話,那麼五營神兵就是地方的防衛部隊了。

臺灣因係移民社會,信仰沿襲原鄉中國大陸,自是承襲這套五營信仰於生活中;不過,後來也因地制宜,逐漸在地化,形成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元素,尤以和王爺信仰城隍信仰與聚落(莊頭;自然村落)的結合,更突顯台灣五營信仰的本土化。

「五營旗」不但是內五營的主要象徵物,表示「五營兵馬在此」,同時也是法師或乩童調營遣將的作法信物,通常與「五寶」搭配使用。

部署 

2007年陳桂蘭《臺灣民宅的辟邪物》提及五營神將名字為「張蕭劉連李」,分別是東營營長張基清,南營營長蕭其明、西營營長劉武秀、北營營長連忠宮、中營元帥李哪吒

Thumb
白沙坑文德宮五營樓

五營分為「內五營」和「外五營」,即是在五個方位布署的營陣,其設置有大有小、有廣有近。大者、廣者有以鄉間村落為單位,於村頭村尾之五方各設置一營;其次以宮廟為單位,在宮廟五方各設置一營;小者、近者為集中設置一處代表五營,於廟埕建有五營厝,也有在部份宮廟壇上安置五營旗。

新營車站為全台灣唯一設有五營的車站[1]

東營大將軍廟是全臺灣最大的營頭[2]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型態

台灣的五營最常以五營斗的形式呈現,內置青、紅、黑、白、黃五支子象徵五營,並設有五營將領之人偶造像,中置令牌代表主神。簡單的為一棟紅色方形帶屋簷的1.2~1.6公尺高房子。較大的會帶有裝飾物,或擺設桌椅茶水,甚至接電裝上神明燈。也有單純使用神位神圖咒、令牌、小神像、木偶頭像等作為象徵的。

  • 令牌:三角尖頂的長方木牌,上繪蟒龍圖或套上龍圖繡套,上書主神尊稱,有如王令,象徵主神,一般都插立於斗座之中央。
  • 五營旗:亦稱五方旗、五色旗或營首旗,是依五營五色而設的三角旗幟,各旗皆載明該營的元帥之稱號、士兵與戰馬數目,通常依方位插於斗座四方。
  • 五營首:亦是依五營五色而設的小木偶頭像,一般都是人首鍼身,也有着布袋戲裝。其配置各廟不一,有四種齊備者,亦有兩種或三種安奉者,亦有單一種安奉者。[3]
  • 內外營:以臺灣民俗信仰而言,五營的構成又分為兩部分:內營神兵神將為正神之進衛軍的概念;外營則是以該廟之方圓為範圍,設置於村莊的五個方位地點。
更多資訊 外五營主神, 內五營主神 ...
外五營主神 內五營主神 方位 代表色 代表神獸
張元帥 溫元帥 東營 青色 青龍
蕭元帥 康元帥 南營 紅色 朱雀
劉元帥 馬元帥 西營 白色 白虎
連元帥 趙元帥 北營 黑色 玄武(龜蛇)
李哪吒 李元帥 中營、中壇 黃色 麒麟
註:以上為台灣五營常見佈置,但隨着地方不同,五營可能會有其他細節的差異。[4]
關閉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圖輯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