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發源於中國南齊時期的詩體,對平仄、押韻和對仗有著嚴格要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律詩」和「排律」(或稱為長律)。除了五言律詩及七言律詩外,還存在一種特別的律詩,稱為小律、三韻律詩,或三韻小律。
律詩在押韻方面上,雙數句須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單數句不可押韻。
南北朝文學作品注重對偶和平仄,對律詩的發展影響深遠。南齊永明之世,周顒和沈約創四聲八病之說。影響所及,當時詩人作詩講究聲律,世稱「永明體」,這是由古體詩演變到近體詩的重要橋樑。
唐代以前的古體(或稱古風)律詩,其長度不限。唐初時期,上官儀提倡「六對」、「八對」之說,將前人對偶之法加以總結歸納,對律詩的發展頗有影響。初唐四傑所作律詩甚多,促進了律詩的發展。沈佺期、宋之問在前人實踐的基礎上,加以琢磨、去粗取精,把律詩的格式固定下來。
律詩範例如下:
“ |
泬寥空色遠,芸黃淒序變。 |
” |
——上官儀,《奉和潁川公秋夜》上官體 |
有一類律詩僅六句,稱小律或三韻律詩;小律對偶要求較寬,或一二兩聯,或二三兩聯,或僅二聯要求上下句對偶。
“ |
夜半衾稠冷,孤眠懶未能。 |
” |
——白居易,《寒閨夜》 |
在本句中是交替性平仄;在對句中是對立性平仄;出句和對句的平仄相互對立。
律句有存有四種格式;其中又可分「以平韻為開頭(平頭)」以及「以仄韻為開頭(仄頭)」。律句句式:
句式 | 五言律句 | 七言律句 |
---|---|---|
a | 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A | 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b | 平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B | 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律詩由律句組成,分為平起式和仄起式兩種結構:
平仄頭 | 首句韻 | 五言律詩 | 七言律詩 |
---|---|---|---|
平起式 | 不入韻 | bA,aB,bA,aB | aB,bA,aB,bA |
入韻 | BA,aB,bA,aB | AB,bA,aB,bA | |
仄起式 | 不入韻 | aB,bA,aB,bA | bA,aB,bA,aB |
入韻 | AB,bA,aB,bA | BA,aB,bA,aB |
分辨一首律詩是平起式還是仄起式的關鍵在第一句第二字:第二字平聲,就是平起式;第二字仄聲,就是仄起式。
格律中的幾個注意點:
出句平頭對句仄頭,出句仄頭對句平頭,稱之為做對,否則稱之為「失對」;上聯對句平頭下聯出句平頭,上聯對句仄頭下聯出句仄頭,稱之為「做粘」,否則稱之為「失粘」。
五言律句的節構為: 腹節 | 腹節下字 | 腳節; 七言律句的節構為:首節 | 腹節 | 腹節下字 | 腳節。
「節」是指由兩個字構成的一個聲律單元。 「腳」是指每句的最後一個字,又稱腳字。 「腳節」是指律詩和絕句每句的倒數第二、一兩個字。腳節,又稱尾節,收節。 「首節」是指律詩每句的第一、二兩個字。絕句沒有首節。七言的平起平收式,截去首節,就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式。七言的仄起平收式,截去首節,就是五言的平起平收式。首節,又稱頂節,起節。絕句,又稱截句。 「腹節」是指律詩每句的第三、四個字;絕句每句的第一、二個字。 「腹節下字」是指腹節的下一個字。舊時的詩詞是豎行排列的,五言句的第三個字是五言句腹節的下一個字。七言句的第五個字是七言句腹節的下一個字。使用「腹節下字」,言簡意賅,不用每次都強調「五言的第三個字,七言的第五個字」。
近體詩的平仄格式,存有一句口訣:
“ |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 ” |
意為:七律的第一、第三、第五字平仄是不論的,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是嚴格要求的,在五律中,即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
該口訣的由來現不可考究;而在《切韻指南》中,曾有過記載。其為粗略觀察,與事實不完全相符。實際上,一三五不一定不論,二四六也不一定分明。該口訣表面上雖然給人一種簡單明快的感覺,但由於近體詩的平仄並非如此簡單,所以極易引起初學者混亂。
律詩中詩句不依常例,稱之為「拗」。拗句既不依正例也不依變例。 《漢語詩律學》一書中列出如下類型的拗以及相應的拗救方法:
七言第一字;除B式外,頭節上字的拗;甲種拗可以不避,發生了也可以不救。如果要進行拗救,那麼有兩種方法:
腹節上字的拗,乙種拗儘可能避免,否則儘可能補救。
拗而後救,且用對句相救,在腹節上字處出句該平而仄,對句該仄而平。
B式律句頭節上字的拗,也稱之為犯孤平。丙種拗絕對避免,否則必須補救。拗救方法為本句自救。B式律句中,頭節上字該平而仄,腹節上字必須用平補救。
丙種拗往往與乙種拗同時並用。這樣對句腹節上字實際兼任了兩種任務:既挽救了本句的孤平,又拗救了出句的該平而仄。
b式律句腹節下字的該仄而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腹節兩字平仄互換,這種情形頭字上節以避免仄聲為原則,否則用普通形式。第一類特殊形式多用於尾聯出句。
b式律句腹節下字該平而仄。在aB式中,把a式出句的腹節下字改為仄聲,同時把B式對句的腹節上字改為平聲: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腹節上字以及七言出句第一字,還可以改為仄聲,出句頭節上字,還可以改為平聲;對句頭節上字還可以改為仄聲,七言對句第一字還可以改為平聲。這種形式的特徵在於律句的聲調,出句頭節下字必須是仄聲,末兩字必須是仄仄,對句頭節下字必須是平聲,末三字必須是平仄平。 第二類特殊形式和丙種拗句往往同時並用: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醜類特殊形式,五言對句第一字喜用仄,第三字必須用平,常見於首句。排律中只容許第一類特殊形式,不容許第二類特殊形式。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的一種。五言律詩除了對仗和平仄之外,每句五個字,每首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總共八句,全首共四十個字;
首句不入韻:
“ | 長歌遊寶地,徙倚對珠林。 雁塔風霜古,龍池歲月深。 紺園澄夕霽,碧殿下秋陰。 歸路煙霞晚,山蟬處處吟。 |
” |
——沈佺期,《遊少林寺》 |
首句入韻:
“ |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 |
——杜甫,《月夜憶舍弟》 |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是律詩的一種。七言律詩除了對仗和平仄之外,每句七個字,每首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總共八句,全首共五十六個字。
首句不入韻:
“ | 歲莫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霄。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幾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
” |
——杜甫,《閣夜》 |
首句入韻:
“ | 江上巍巍萬歲樓,不知經歷幾千秋。 年年喜見山長在,日日悲看水獨流。 猿狖何曾離暮嶺,鸕鶿空自泛寒洲。 誰堪登望雲煙里,向晚茫茫作旅愁。 |
” |
——儲光羲,《萬歲樓》 |
七律和五律中,存在一種三韻小律。三韻就是六句[註 1]。
五言小律只有三十個字,例如:
“ | 題是臨池後,分從起草余。 兔尖針莫並,繭靜雪難如。 莫怪殷勤謝,虞卿正著書。 |
” |
——韓愈,《李員外寄紙筆》 |
七言小律只有四十二個字,例如:
“ | 將軍出使擁樓船,江上旌旗拂紫煙。 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 莫道詞人無膽氣,臨行將贈繞朝鞭。 |
” |
——李白,《送羽林陶將軍》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