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大道是人們對天津英租界在牆子河外的推廣界的俗稱,是位於天津市市中心偏南,今屬和平區的一片民國年間形成的高級住宅區和文化旅遊區。1903年被劃為天津英租界的推廣界後,開始結合海河疏浚工程,填築原有的沼澤窪地,到1920年代陸續建造大片洋房,成為天津最高檔的住宅區之一,曾吸引不少民國初年的軍政工商各界要人入住。現在,五大道文化旅遊區已成為天津最知名的觀光景點之一,那些風格各異的歐陸風情小洋樓,使這裏成為天津的「萬國建築博覽會」。內有民園廣場、先農大院、睦南公園等景點。
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築群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天津市和平區 |
座標 | 39°06′34″N 117°11′48″E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民國 |
編號 | 7-1627-5-020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5日 |
這片地區東西方向有六條馬路:馬場道(原馬廠道)、睦南道(原香港道)、大理道(原新加坡道)、常德道(原科倫坡道)、重慶道(河北路以東為原劍橋道;河北路以西為原愛丁堡道)、成都道(原倫敦道)。2011年,五大道根據歷史街區保護規劃,被天津市規劃局確定為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1]。2013年,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築群中的39處代表性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015年4月,天津市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佈的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3]。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五大道地區為天津城南部的一片坑窪塘淀。其間散落着一些簡陋民居,當時有「二十間房」、「六十間房」、「八十間房」等地名,
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開闢,五大道地區被劃為英租界。從1919年至1926年,英租界工部局在五大道地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填墊窪地修建道路。19世紀末,英商在佟樓「養牲園」一帶修建別墅和賽馬場。此後在馬場以東修了一條連接英租界牆子河的馬場道,而在馬場道上的達文士樓則是這一片地區出現的最早的建築之一。1922年,重慶道建成,當時名愛丁堡道、劍橋道;1929年,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慶道、成都道相繼建成,當時被分別命名為新加坡路、香港道、科倫坡道、愛丁堡道、倫敦路。[4]
1911年辛亥革命後,許多清朝皇親國戚、遺老遺少從北京來到天津租界寓居;另外許多富賈巨商、各界名流、紅角、北洋政府時期的要人也曾在此留下過足跡。他們把天津視為建立公館和別墅的理想地點,因為天津靠近他們居住的京城,交通甚為方便。一些北洋政府內閣包括總統、總理、總長、督軍、省長、市長等各界名流人士百餘人下野後在此寓居,力圖東山再起。五大道成為「國中之國」是因為社會與朝政更迭變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風港,而且天津得地理、交通與海關之利,充滿了商機。各種要人及富人擁入津門。一為安全,二為立業發財,三為了住進設施齊全的小洋樓總比傳統的四合院舒適方便。五大道地處英租界的黃金地段,人們便爭相置地建房,毗鄰而居,因此這一帶就成了天津名副其實的富人區。[4]
1949年後,天津市人民政府多次對五大道地區風貌建築進行全面整修,2003年被評為「津門新十景」之一,成為天津一處重要的人文旅遊風情區。2008年,和平區文化局成立五大道遊客服務中心,設有自行車租賃,馬車觀光等遊覽工具。還有專業旅遊服務工作人員為遊客提供諮詢服務;設置電子大屏幕,可以查閱天津的景點、酒店、交通線路等;設立旅遊產品展示櫃,陳列泥人、紀念章、冊頁等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工藝品;復原了一間老式書房,還特別提供具有五大道特色的居民生活用品供遊客參觀、欣賞和收藏。此外,服務中心還專設外賓接待室,用雙語為外國遊客提供所需服務。[5]自2023年起,每年春季五大道都會舉辦海棠花節。
五大道地區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國家建築風格的花園式房屋2000多所,建築面積達到100多萬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300餘幢風貌建築中,英式建築89所、意式建築41所、法式建築6所、德式建築4所、西班牙建築3所、還有眾多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折衷主義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庭院式建築等。[6][7]
五大道的原住戶洋人很少,基本上是中國房主,他們不懂得西方建築的風格,於是就隨心所欲地去刪減與添加,這反而給建築師們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比起解放北路那些正矩的西方建築,五大道的洋樓要隨意得多了。
另外,五大道建築的私秘性構成深遂和幽靜的氛圍。當時無論是寓公式的軍政要人,還是成功的實業家們,在當時吉凶難卜的社會背景下,全都希圖安逸,不事張揚。這種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環境形象上。房屋的尺度宜人,傾向低矮,沒有高樓;隔院臨街,院中花木掩住裏邊的樓窗。頂緊要的是,院牆全是實牆,很少使用欄杆。其中民園大樓的方孔式圍牆,它採用百葉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實際上從外邊根本不可能對院內一覽無餘,這就適應了房主人深居與私秘的心理,自然也構成了五大道獨有的幽雅沉靜又穩定溫馨的氛圍。[6]
五大道地區作為天津歷史文化街區重點保護對象,從2007年至今,多次遭到破壞。黃家花園周邊的建築群被拆除了大半,在原址上建起的超高層大廈與歷史文化街區極不協調;成都道陶氏舊居周邊建築被拆除,周邊環境惡化,文物本體受到嚴重威脅;友善里地塊、貞源里地塊、鵬壽里地塊、永興里地塊均在保護區範圍內,但這些地塊上的建築已被全部拆除;林崧舊居、雲南路34號等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也已被拆除。[8]而疙瘩樓也被各種各樣的瓷器破壞了歷史的風貌,從而引發爭議。
在2013年,共有39處建築作為「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築群」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
名稱 | 地址 | 圖片 | 備註 |
---|---|---|---|
卞氏舊居 | 睦南道79號 | 1930年建。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蔡成勛舊居 | 大理道3號 | 建於1935年。現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高樹勛舊居 | 睦南道141號 | 始建於1931年,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顧維鈞舊居 | 河北路267號 | 建於1927年,目前是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現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天津市委員會所在地。 | |
關麟征舊居 | 長沙路97號 | 建於1920年,目前是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李叔福舊居 | 睦南道28號 | 1937年建,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孫殿英舊居 | 睦南道20號 | 建於1930年,為「東陵大盜」孫殿英的舊居。目前為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是五大道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 |
陶氏舊居 | 成都道14號 | 建於1933年,目前是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北洋總統徐氏舊居 | 馬場道42號 | 建於1920年代初,現為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北洋總統徐世昌之女舊居 | 馬場道44-46號 | 建於1920年代,為原大總統徐世昌的房產。 | |
許氏舊居 | 睦南道11號 | 始建於1926年,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訾玉甫舊居 | 大理道37號 | 建於1920年,目前是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雍劍秋舊居 | 馬場道60-62號 | 建於1930年,目前是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曾延毅舊居 | 常德道1號 | 建於1920年,目前是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金邦平舊居 | 重慶道114號 | 建於1920年代。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睦南道徐世章舊居 | 睦南道126號 | 始建於1921年,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張紹曾舊居 | 河北路334號 | 建於1920年代,目前是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2011年建築被擅自拆改並受損。[11] | |
陳光遠舊居 | 大理道48號 | 建於1924年,現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慶王府舊址 | 重慶道55號 | 建於1922年並於次年(1923年)落成,是慶親王奕劻長子載振的故居。目前是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也是五大道地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 |
龔心湛舊居 | 重慶道64號 | 始建於1930年代,目前是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2]。 | |
英國公學舊址 | 湖北路59號 | 建於1926年,於1928年建成,原為英國公學的主樓,現為天津市第二十中學主教學樓。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南海路曹錕舊居 | 南海路2號 | 始建於1923年,目前是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納森舊居 | 睦南道70號 | 建於1928年,目前是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潘復舊居 | 馬場道2號 | 始建於1919年,後因地鐵建設而拆除,2006年復建並作為天津市第二十中學行政樓使用。 | |
張學銘舊居 | 睦南道50號 | 建於1925年,目前是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孫氏舊居 | 大理道66號 | 建於1931年,目前是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此地現為和平賓館,毛澤東、周恩來等曾在此下榻。 | |
安樂邨公寓樓 | 馬場道98-110號 | 原名為「新武官胡同」,建於1933年,眾多名醫曾居住於此。現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周志輔舊居 | 河北路277號 | 建於1933年,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張作相舊居 | 重慶道4號 | 建於1913年,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吳頌平舊居 | 昆明路117號 | 建於1934年,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林鴻賚舊居 | 常德道2號 | 於1935年建造,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張自忠舊居 | 成都道60號 | 建於1936年,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李氏舊居 | 河北路239號 | 建於1937年,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李勉之舊居 | 睦南道74號 | 始建於1937年,現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疙瘩樓 | 河北路279-293號 | 建於1937年,為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在天津的故居。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而如今外立面的瓷片對建築的風貌造成了一定的破壞。 | |
卞萬年舊居 | 雲南路57號 | 建於20世紀40年代,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周叔弢舊居 | 睦南道129號 | 始建於1938年,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孫季魯舊居 | 鄭州道20號 | 建於1939年,目前是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 | |
偽滿洲國領事館舊址 | 睦南道26號 | 建於20世紀20年代;顏惠慶於1926年移居至此。1943年至1945年作為滿洲國駐天津領事館使用。現為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0]。也是五大道地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
教育
|
娛樂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