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共和國衝突[26][27][28]是指開始於2012年12月10日[29]在中非共和國發生的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聯盟「塞雷卡」之間的衝突,多數反政府武裝聯盟「塞雷卡」都曾參加中非共和國內戰。這次事件的緣由是反對派指責中非共和國總統弗朗索瓦·博齊澤沒有履行和遵守2007年簽署的和平協議。
本文記述一起進行中的武裝衝突。隨着事態變化,內容或許會迅速更新。 |
中非共和國內戰 | |||||||||
---|---|---|---|---|---|---|---|---|---|
中非共和國的軍事現狀 | |||||||||
| |||||||||
參戰方 | |||||||||
中非綜合穩定團(2014年起)
黑俄羅斯人[4] 已撤離: 南非(2013)中非支助團(2013–2014) |
愛國者變革聯盟(2020年起)
中非民族團結黨 已瓦解: 塞雷卡(2012–2014)
中非民族解放運動(2017–2019) 中非正義解放者運動(2008–2022) 中非復興愛國運動(2014–2022) 以及其他中非軍閥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福斯坦-阿爾尚熱·圖瓦德拉 (2016年起) 帕爾費·奧南加-安揚加 保羅·卡加梅 (2020年起) 弗拉基米爾·普京 (2018年起) 曾經: 卡特琳娜·桑巴-潘扎 (2014–2016) 弗朗索瓦·博齊澤 (2012–2013)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2017–2021) 雅各布·祖馬 (2012–2013) |
弗朗索瓦·博齊澤(2020年起)[12] 米歇爾·喬托迪亞 (2013–2014) 約瑟夫·宗代科 †[13] 布·西迪·蘇萊曼(3R) †[14] 馬克西姆·莫科姆(AB) [15] 迪厄多內·恩多馬特(AB) 帕特里斯-愛德華·恩蓋索納(AB) | ||||||||
兵力 | |||||||||
11,000(2022年)[來源請求] 200[19] 中非共同體:3,500+[20][18] |
20,000+(2022年自稱)[21] 3,000(2015年塞雷卡自稱)[20] 1,000–2,000(2014年估計)[22] | ||||||||
傷亡與損失 | |||||||||
不明 147人死亡[16] 15人死亡[23] 3人死亡 | 500+名士兵死亡(僅在班吉) | ||||||||
反政府武裝被稱為「塞雷卡」[30](英語:Séléka Coalition,Séléka的在當地桑戈語中的意思是「聯盟」[31]),他們分佈在中非共和國的中部和東部。該聯盟分為三大分支,一個叫「爭取團結民主力量聯盟」(法語:Union des Forces Démocratiques pour le Rassemblement,簡稱「UFDR」),一個叫「爭取正義與和平愛國者同盟」(法語:Convention des Patriotes pour la Justice et la Paix,簡稱「CPJP」),[32]還有一個叫「人民民主陣線」(法語:L’Armée Populaire pour la Restauration de la république et la Démocratie,簡稱「APRD」)[33]。[34]該國其他一些組織也支持反政府武裝,並且所有派系都簽署了和平協議和裁軍進程。[35]
乍得、[36]加蓬、喀麥隆、[37]安哥拉、[38]南非[39]和剛果共和國[40]都派軍隊去幫助博齊澤政府阻止反政府武裝挺進首都班基。
2013年1月11日,該國政府和反政府武裝在加蓬首都利伯維爾簽署停火協議。反政府武裝放棄對總統弗朗索瓦·博齊澤辭職的要求,但要求他必須在2013年的1月18日從從反對黨中任命一位新總理。[41]1月13日,博齊澤簽署法令,遵從與反政府武裝簽訂的協議,解除總理福斯坦-阿爾尚熱·圖瓦德拉的職位。[42]1月17日,尼古拉·蒂昂蓋伊出任新總理。[43]
2013年3月24日,反政府軍佔領首都班吉,總統博齊澤出逃。[44]
塞雷卡領導人喬托迪亞領導的新政府未能制止塞雷卡成員對基督教徒平民的暴行,導致基督教徒組織民兵反抗及襲擊穆斯林報復。2013年12月,基督教徒民兵「反巴拉卡」攻擊首都班吉。至2014年1月,已有超過1000人在族群衝突中被殺,接近100萬人逃離家園避難。[45][46]2014年1月10日,喬托迪亞與總理蒂昂蓋伊宣佈辭職。
事件
2003年,弗朗索瓦·博齊澤擔任中非共和國總統之後,[47]2004年到2007年,中非共和國一直在內戰中,反政府武裝領袖是米歇爾·喬托迪亞。2004年,反政府武裝和政府之間的衝突升級為內戰。[48]內戰中,該國其他組織如「爭取正義與和平愛國者同盟」、「人民民主陣線」、中非共和國正義解放者運動(法語:Le Mouvement des Libérateurs Centrafricains pour la Justice,簡稱「MLCJ」)等均參與支持反政府武裝的戰鬥。[49] 2007年,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反政府武裝則盤踞了該國幾個主要大城市。
2007年4月13日,中非共和國政府和「爭取團結民主力量聯盟」在比勞簽署和平協議。[50][51] 該協議規定政府對「爭取團結民主力量聯盟」實施大赦,作為一個政黨而不是叛亂組織來對待,並且要求該組織的武裝人員加入政府軍隊。[52]2008年,雙方進一步的談判實現了國內和解和協議的生效,並且將在2009年舉行地方選舉和2010年舉行議會和總統選舉。2009年1月,中非共和國組建了新的聯合政府。[53]
根據人權觀察組織的報告,中非共和國內戰致使數百名平民死亡,超過10,000所房屋被燒毀,大約212,000人逃離家園,中非共和國北部地區的人則生活在戰亂之中。[54]反政府武裝控訴政府並未遵循2007年協議的條款,繼續濫用政治權力,同時在該國北部實施「酷刑和非法處決」。[41]
2012年8月25日,「爭取正義與和平愛國者同盟」和政府簽署和平協議,雙方同意結束內戰。[55]但是,政治暴力仍然在該國中部和東部蔓延。[56]9月15日,持不同政見的「爭取正義與和平愛國者同盟」開始攻城略地,陸續佔領錫布、大馬拉和德科拉。2名中非武裝部隊(英語:Central African Armed Forces,簡稱「FACA」)成員在德科拉被殺害。「爭取正義與和平愛國者同盟」隨後在當地電台宣佈反對和平協議,宣稱要在3月佔領班基。11月13日,2名平民和1名警察在翁貝拉-姆波科省前往班基的路上被殺害。[57]同一天,在奧博,中非武裝部隊的數名士兵受傷,1名平民在車子裏被殺害。[58]該次襲擊者是乍得人民戰線反政府武裝。[59]
12月10日,在恩代萊、奧達達和山姆奧迪加,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展開了攻守之戰,雙方持續交火一個多小時。[60]這次衝突導致5名政府軍士兵被殺害。在山姆奧迪加,反政府武裝宣稱抓獲了22名士兵和繳獲一些重型武器。[61][62]
12月15日,反政府武裝進攻鑽石重鎮布里亞。[63]12月18日清晨,反政府武裝襲擊並且殺害超過15名政府軍士兵。「塞雷卡」宣稱他們仍將繼續戰鬥,因為2004年到2007年中非共和國內戰之後的和平協議的沒有落實。總統弗朗索瓦·博齊澤緊急求助於乍得總統伊德里斯·代比,伊德里斯·代比承諾派遣2000名維和士兵幫助平息叛亂。[64][65][66]12月18日,第一批乍得援兵抵達和中非武裝部隊會盟,發起對恩代萊的反攻。
12月15日,卡加班多羅被「塞雷卡」佔領;同日,博齊澤總統在首都班吉會見了軍事顧問。[67]12月19日,「塞雷卡」佔領重要的交通樞紐卡波。[68]4天之後,「塞雷卡」接管中非共和國第三大鎮班巴里。[69]
12月26日,數以百計的抗議者、叛亂分子推進包圍了位於班基的法國大使館,他們投擲石塊、燃燒輪胎和拆除法國國旗。示威者指責前殖民大國法國未能幫助政府軍擊退反政府武裝。至少50人,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被迫躲進一棟建築物內部,約250法國士兵包圍了這棟建築物。一個獨立的小群抗議者高呼反美口號,並且在美國大使館外向載有白種人的汽車扔石頭。據新聞報道,法航一月底之前不再重新開放每周一班的巴黎與班吉之間的航班。[70]
當天晚些時候,反政府武裝繼續向首都推進。中非武裝部隊隊長約書亞·斌歐塔呼籲法國政府出面干預,防止反政府武裝攻克首都。[71]「塞雷卡」發言人狄羅馬·尼科羅上校呼籲政府軍放下武器,並補充說:「博齊澤已經失去了他所有的合法性,不能再控制這個國家。」[72]
12月27日,總統博齊澤在首都班基演講,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援助,特別是法國和美國。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拒絕他的請求,稱法國軍隊只會被用來保護在中非共和國的法國公民,而不是捍衛博齊澤政府。報告顯示,美國軍事當局準備計劃撤離數百名美國公民以及其他公民。[73][74] 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指揮官菲利克斯將軍代表多國部隊表示,多國部隊在進行維和任務,首都是完全安全的,並補充說,增援部隊應該很快就會到達。然而,軍方人士在加蓬、喀麥隆否認了這一報道,稱尚未作出關於危機的決定。[75]
12月28日,政府軍發起了反攻,目擊者看到了爆炸後的濃煙和小型武器交火的聲音,幾個小時之後,反政府武裝確認了這個消息,並稱政府軍已經被擊退,他們仍然掌控着城市,而反政府武裝至少1名士兵死亡,3人受傷,政府軍傷亡情況不明。[76]
加蓬首都利伯維爾,乍得外交部長穆薩·法基發佈公告稱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已經派遣560名士兵參加維和。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副秘書長皮埃爾·加西亞證實,反政府武裝同意無條件談判。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基,美國空軍疏散了大約40個國家的公民和大使。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也疏散了8名外國工人,志願者和14名其他外國人仍然則停留在當地幫助越來越多的難民。[77]
12月29日,反政府武裝佔領了錫布,中非武裝部隊和乍得援軍撤退到大馬拉。在首都班基,政府下令下午7點至凌晨5點宵禁,禁止使用摩托出租車,因為擔心摩托出租車可能被反政府武裝滲透到首都。[78]居民稱,許多店主已聘請武裝組織人員看守,因為居民擔心他們的財產可能會被反政府武裝搶劫,數千人搭乘大客車和船隻離開首都。[78]法國軍方派遣150名傘兵從加蓬到班基機場。[78]法國總理讓-馬克·埃羅再次強調,軍隊只「保護法國公民和歐洲公民」,而不是對付反政府武裝。[79][80]
12月30日,總統博齊澤與非洲聯盟主席托馬斯·博尼亞會談時說,同意與「塞雷卡」組建聯合政府,他補充說,政府準備開始和平談判「沒有條件和不會延遲」。[81]1月1日,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增援400名士兵加入乍得援軍,反政府武裝逼近首都班基,共有360名士兵被派去提高首都防禦力量,其中120名士兵來自加蓬、剛果共和國和喀麥隆。與此同時,警察殺掉了一名年輕的穆斯林男子,因為他涉嫌幫助「塞雷卡」獲取情報。據新聞報道,那名男子被逮捕和被槍殺發生在一夜之間,因為他試圖逃跑。該事件發生後,首都班基緊接着發生殺死一名警察的事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盧嵐表示擔憂「數百個屬於與『塞雷卡』有聯繫的族群的人遭到逮捕和失蹤」。[37]
1月2日,國家電台宣佈總統博齊澤是新任國防部長,接替他的兒子博齊澤·弗朗西斯。此外,陸軍參謀長紀堯姆拉由於與反政府武裝戰鬥失敗而被解僱。[82]與此同時,「塞雷卡」發言人狄羅馬·尼科羅上校宣佈反政府武裝已經停止進攻的軍事行動,他們正準備2013年1月8日的和平談判。[38]
2013年1月7日,比奧圖廣播電台記者伊利沙伯·布蘭奇·奧羅弗在班巴里被「塞雷卡」攻擊。[85][86][87]比奧圖廣播電台記者是中非共和國一個不持政治立場的的廣播電台。[88][89]國際新聞自由組織記者無國界在法國宣佈反政府武裝試圖衝擊廣播電台的運作。[90]1月11日,伊利沙伯·布蘭奇·奧羅弗被謀殺,與此同時,中非武裝部隊和「塞雷卡」簽署了停火和平協議。[91]
2013年1月11日,停火協議的簽訂在加蓬首都利伯維爾舉行。反政府武裝放棄了總統弗朗索瓦·博齊澤辭職的要求,但要求他必須在2013年的1月18日從從反對黨中任命一位新總理。[41]中非共和國國民大會將組建臨時聯合政府。[92]臨時聯合政府將會實施司法改革,反政府武裝統合入政府軍以建立一支新的國家軍隊,同時將建立新的立法選舉以及其他社會和經濟改革組織;此外,博齊澤政府必須釋放所有在衝突期間被囚禁的政治犯。[93]根據協議,「塞雷卡」不需要放棄他們已佔領或正在佔領的城市,這樣才能確保博齊澤政府不會違背和平協議。總統博齊澤將任期到2016年的新總統選舉為止,他說:「……這是一次和平的勝利,因為從現在起中非共和國公民在衝突地區將最終擺脫他們的痛苦。」[94]
1月13日,博齊澤簽署法令,遵從與反政府武裝簽訂的協議,解除總理福斯坦-阿爾尚熱·圖瓦德拉的職位。[42]1月17日,尼古拉·蒂昂蓋伊出任新總理。[43]
國際態度
- 法國——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拒絕了12月27日弗朗索瓦·博齊澤向法國請求援兵的要求,稱一支擁有250名人員的法國軍隊駐紮在班基國際機場,但「不干涉內政」。另外,法國外交部聲明中譴責「反政府武裝」繼續對中非共和國政府採取敵對的態度,並補充說,唯一的解決方案是對危機採取對話。[95]
- 非洲聯盟——非盟主席亞伊·博尼在新聞發佈會上說:「我要求他們停止敵對行動,與總統博齊澤及所有中非人用平和解決衝突……如果你停止戰鬥,你正在幫助鞏固非洲和平。非洲人不值得為這一切痛苦。非洲大陸需要和平而不是戰爭。」[103]博尼亞呼籲中非共和國政府和反政府武裝繼續展開對話。[103]
- 歐洲聯盟——12月21日,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嘉芙蓮·阿什頓呼籲反政府武裝「停止一切敵對行動,尊重利伯維爾全面和平協議」。歐盟委員會人道主義援助委員克里斯塔莉娜·喬治艾娃補充說,她深深地擔心這個國家的狀況,她強烈敦促「所有武裝組織尊重國際人道主義法律和人道主義者的活動」。[104]1月1日,阿什頓再次表達對暴力行動的擔憂,敦促各方「沒有延遲地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結束所有對對班基的強硬行動,開戰和平對話」。[105]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