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甌王廟位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城內華蓋山麓,是主祀漢朝東甌國騶搖的廟宇,當地俗稱「大殿」。原為東嶽廟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為東甌王廟,此後多次修繕。1955年起用作學校校舍,原建築拆除,只留存門台。2013年,重新建造正殿及配殿,闢為東甌國歷史陳列館

Thumb
2013年重建的東甌王廟大殿

神明

之際,越人首領騶搖曾協助攻打秦軍和項羽,因而於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獲封為東海王,建立從屬於漢廷的外諸侯國,定都東甌(今溫州市[a]),俗稱東甌王。東甌國建元三年(前138年)廢除,前後共54年。[1][2]騶搖定都東甌傳統上被認為是溫州人文歷史的開端。[3]:181[4]

favicon
4 sources

歷史

明朝以前,民間視騶搖為溫州的土地神,尊奉其為「永嘉地主昭烈廣澤王」,在海壇山麓建造祠廟[b],後在方國珍起義中被毀。初改革民間祠祀制度後,欽定騶搖為「漢東甌王之神」[c],納入地方祀典,每年三月初八致祭,並在原址處重建廟宇。之後又改遷至狀元坊(今狀元巷)內。成化十三年(1477年),永嘉知縣文林打擊淫祀,將華蓋山麓東嶽廟的神像盡皆毀去,遷入東甌王神位。明、民國三代,東甌王廟多次修葺。後來民間又在東甌王廟南側重建東嶽廟,俗稱東甌王廟為「大殿」,東嶽廟為「小殿」。[5]:415[7][8][6][9][10]:406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東甌王廟一度用作軍警的辦公場所。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溫州後,用作部隊營房。1955年,部隊改駐原永嘉縣學宮(今溫州軍分區),東甌王廟變為原設在縣學內的小學的校舍[d]。此後逐漸拆舊建新,原建築只留一座門台。2002年,改用作溫州市聾啞學校校舍。[6]

2013年,溫州市政府恢復東甌王廟,新修建大殿、配殿、兩廊、放生池等建築,闢作東甌國歷史陳列館。[11]

faviconfaviconfavicon
7 sources

建築

快速預覽 東甌王廟門台, 溫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東甌王廟門台
Thumb
溫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鹿城區五馬街道
時代
認定時間1981年6月11日
關閉

東甌王廟坐東朝西。拆除前,中軸線上依次建有照壁、月光池、山門戲台、放生池、大殿、娘娘殿等建築,大殿前有左右兩廊。[6]

東甌王廟拆除後,只留存一座門台。磚石結構;面闊三間,呈八字形,通寬9.8米;台基高0.4米,設有垂帶踏跺;明間正中上嵌有青石匾額,楷體直書「東甌王廟」;懸山頂。1981年,東甌王廟門台登錄溫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12]:147[13]

新建的東甌王廟大殿並未仿造明清木建築結構,而採取唐代建築風格。[14]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