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角洲 (卑詩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角洲 (卑詩省)
Remove ads

三角洲(英語:Delta)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的一個城市,位於菲沙河岔流的南岸,西面與佐治亞海峽和菲沙南河口灣的一系列小島嶼相鄰,北面隔河與列治文新西敏相望,東臨素里,南面則與邊界灣美國華盛頓州飛地羅拔士角為鄰。三角洲的主體是菲沙河南岸與邊界灣之間的半島,分別由拉德納措瓦森英語Tsawwassen, British Columbia北三角洲英語North Delta, British Columbia三個獨特社區構成,此外還包括安納西斯島英語Annacis Island蒂爾伯里島(現已大致成為半島一部分)、迪斯島英語Deas Island西漢姆島英語Westham Island四個沿岸島嶼

快速預覽 三角洲 Delta,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據考古學家發現,現時阿力克斯·菲沙橋在三角洲的落腳點一帶在8000年前已是原住民的季度性聚居地所在。歐洲人到1791年才發現此地;當時西班牙探索家弗蘭西斯科·德伊拉扎英語Francisco de Eliza誤判此地為一個島嶼,並將之命名為「卡佩達島」(Isla Capeda[1]

二埠於1859年設市後,占士·甘迺迪於1860年在與二埠隔河相望的北三角洲一帶預購135英畝農地,成為現三角洲市界內首位歐裔居民[1]。另一方面,菲沙河谷於1858年發生淘金潮,吸引大批淘金人士抵達卑詩,當中包括來自英格蘭康和的拉德納(Ladner)兄弟。他們在前往菲沙河谷途中發現菲沙河三角洲一帶的土地極為肥沃,於是在1868年淘金潮結束後重返此地,並開始在此務農,其農地所在一帶因此為他們命名為「拉德納」[1]

其後,三角洲一帶除農業外亦開始發展漁業加工產業,菲沙河沿岸一帶陸續設立魚產品罐頭廠。隨着人口增長,當地居民於1879年向省政府請求以「三角洲」之名設立地方行政架構[4]。省府於同年11月10日刊憲,正式設立三角洲地方行政區(Corporation of Delta),行政中心設於拉德納村,威廉·拉德納則出任首位長官[1][4]

三角洲三面環水,早期交通相對不便。1959年,連接拉德納與列治文佐治·馬西隧道正式通車,措瓦森卑詩渡輪碼頭也於翌年啟用。1962年,99號公路素里英皇佐治高速公路英語King George Boulevard改道,轉而穿過三角洲區內,使三角洲對外交通得以改善。其後,連接北三角洲與新西敏和溫哥華的阿力克斯·菲沙橋亦於1986年完工,進一步促進三角洲的發展。

自此,區內人口於往年間陸續上升逾4倍,並於2016年人口普查突破十萬[5]。2017年9月22日,三角洲區獲省府授權改設市[2]

Remove ads

人口

更多資訊 年份, 人口 ...

根據2021年加拿大統計局人口普查,三角洲人口為108,455人,平均人口密度為603.7人/平方公里(1,563.5人/平方英里),比2016年的102,238人上升約6.1% 。[3]

三角洲市的人口年齡中位數為44.0歲,略高於全國中位數的41.6歲。三角洲地區住宅的中位數價值為 1,190,000元,大幅高於全國平均 472,000 元。 稅後家庭收入中位數為 95,000 元,遠高於全國平均 73,000 元。[6]

Remove ads

族裔

全市約有45%為可見少數族裔,其中約有 28,000人為南亞裔,9,700人為 華裔,及 3,700人為菲律賓裔, 還有大約 3,180位原住民[6]

值得一提的是,三角洲的南亞裔人口佔總人口逾四分之一 (約 26.1%),使其成為卑詩省內第四大擁有最多南亞裔居民的城市,僅次於溫哥華素里亞布斯佛

更多資訊 泛族裔群體, 2021[6] ...

宗教

據202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市內居民宗教信仰狀況如下:[6]

政治

三角洲由三角洲市議會管理,該議會由一位市長和六位市議員組成,每四年一次進行選舉。此外,還有一個被選舉產生的教育委員會,專責管理三角洲校區英語School District 37 Delta

從1999年起,羅伊斯·傑克森(Lois Jackson英語Lois Jackson)任職三角洲市長長達19年。她從1973年起一直擔任三角洲市議會議員。傑克森在2018年宣佈不再競逐連任,惟再次競逐並當選市議員,並於2022年正式退休[11]。 而佐治·哈維(George Harvie英語George Harvie (politician))在2018年當選市長並擔任至今。

與加拿大大多數社區不同,但與溫哥華和列治文相似,三角洲擁有基於地方的選舉聯盟制度,如市長所屬的Achieving For Delta、Team Delta和Independents Working For You等,惟後兩者於最近的2022年市選舉中均無正式派出代表參選。

加拿大眾議院中,三角洲屬於三角洲選區英語Delta (federal electoral district)。從2015年聯邦大選起,三角洲的國會議席一直由加拿大自由黨的卡拉·夸爾特羅(Carla Qualtrough英語Carla Qualtrough)擁有,她在最近的2021年大選中二度連任,現正擔任加拿大體育部長。

而在卑詩省議會,自1991年來三角洲都有2個議席,分別代表北三角洲英語Delta North南三角洲英語Delta South選區。北三角洲席位歸屬於卑詩新民主黨柯議倫(Ravi Kahlon),其為現任卑詩省房屋廳長。而南三角洲議席則由卑詩聯合黨的伊恩·帕頓(Ian Paton英語Ian Paton (politician))擁有。在2020年卑詩省大選中,三角洲兩位省議員均成功連任。

與大多數大溫哥華地區的城市不同,三角洲擁有自己的警察局──三角洲警察局。

Remove ads

交通

三角洲的巴士服務是由運輸聯線提供。區內沒有捷運車站,但居民可分別前往素里市列治文的車站乘搭架空列車博覽線加拿大線前往大溫其它地區。運輸聯線過往亦曾經提供連接三角洲和溫哥華市中心的巴士線,但自從加拿大線於2009年通車後,那些巴士線均改以列治文的橋港站為北端總站,前往溫市中心的乘客需於該處轉乘加拿大線。

三角洲接近美加邊境,有大量來往溫哥華和美國之間的車輛駛經此地,而區內的措瓦森亦設有渡輪碼頭服務來往溫哥華島的航線,因此三角洲在低陸平原交通中擔當了重要角色。區內的省級公路如下:

三角洲與美國邊境小鎮羅拔士角以56街相連;此路是羅拔士角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

三角洲亦是以飛機流量計算全國第七大繁忙機場-邊界灣機場所在。該機場主要供包機、飛行訓練及小型飛機使用。

Remove ads

地理

三角洲三方環水:北臨菲沙河畔,西接佐治亞海峽,南及邊界灣。三角洲離溫哥華市以南27公里(17英里),離素里和平門口岸英語Peace Arch Border Crossing則有22公里(14英里)。

三角洲總面積有364平方公里(141平方英里),是大溫哥華區域局內面積最大的地方行政區;第二大的素里市則位處三角洲東側,面積有317.4平方公里(122.5平方英里)。

三角洲的肥沃沖積平原令其成為大溫地區內最重要的農業地帶之一:區內的農業用地被卑詩省政府設為農業保留地英語Agricultural Land Reserve,以防土地用途改變為市郊住宅用地。此外,北三角洲英語North Delta, British Columbia亦是伯恩斯沼澤英語Burns Bog所在;這片濕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10,000英畝),對區內的自然生態平衡非常重要。

三角洲還包括安納西斯島英語Annacis Island,島上主要為工業用途,可通過阿力克斯·菲沙橋抵達。阿力克斯·菲沙橋連接三角洲與列治文新西敏。此外,三角洲還擁有一個位於菲沙河東岸的半島,位於三角洲的東北角,與北三角洲的南菲沙外環道South Fraser Perimeter Road英語British_Columbia_Highway_17#South_Fraser_Perimeter_Road)隔水對望,距離不及50米(0.031英里),卻只能通過鄰市素里進入。

Remove ads

氣候

大溫哥華地區的其他城市相比,三角洲擁有相對較乾燥的氣候,陽光也更充足。它的降水量比溫哥華市中心少近40%[12],只有北溫哥華不足一半[13]。三角洲具有溫暖夏季地中海氣候,與美加邊境上其他地區的氣候相比,夏季較涼爽,冬季較溫和。同時,三角洲的晝夜溫差不大,因此擁有在加拿大境內數一數二溫和的冬季。

更多資訊 三角洲 措瓦森海灘 1981-2010年氣候數據, 月份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