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路,又稱為三線道路,是指台灣台北日治時代初期興建的4條市區主幹道路,主要利用台北府城城垣拆除後的空間,在城牆原址上改築由安全島分隔成3個分隔道英語Carriageway的道路,因而得名。其分為東南西北四段,依序大致等同於今之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忠孝西路

Quick Facts 表記, 漢字 ...
三線路
Thumb
日治時代的三線路
表記
漢字 三線路
白話字 Sam-soàⁿ-lō͘
台語羅馬字sam-suànn-lōo
Close
Quick Facts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三線道路
假名さんせんどうろ
平文式羅馬字Sansen dōro
Close

三線路沿路設置行人步道,步道和安全島上種植樹木,因景觀秀麗而有「東方的小巴黎」之稱。而日本統治當局延續前清時期的規劃,將原台北城區域做為總督府總督府法院台銀總行、台電本社等高階政府機關及國策會社的中央辦公區,三線路除了是原台北城區域的邊界之外,也構成今日台北市區道路系統的最初骨幹。

1930年代,台灣興起自由戀愛的風氣,當時三線路人車稀少,是情侶約會散步的好地方;而台語流行音樂的著名作詞家周添旺所寫的《月夜愁》歌詞中,亦提及了年少女子於三線路等待無緣愛人的淒美故事,也反映那個時代的台灣社會狀況。[1]

歷史

  • 明治34年(1901年):公佈「第二次市區改正計劃」
  • 明治37年(1904年):撤除城牆
  • 明治42年(1909年):「三線道路」竣工

沿線設施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