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注意:本討論頁僅做閱覽參考之用,切勿更動討論內容。-yiken (留言) 2011年2月15日 (二) 14:32 (UTC)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注意到您屢次在無視他人編輯內容的情況下,將保津峽車站這條目中的一些段落改為您所喜歡的型式,為了避免產生編輯戰,希望先透過溝通讓您瞭解我的意見。首先要注意的是,維基百科中的章節、尤其是日本車站相關條目,大致上都有常用的命名方式,例如編年紀錄的部分幾乎都是使用「歷史」作為章節名稱,而非您喜歡的「記事」,而跟地理位置有關的段落通常是另外一個章節,而非是『「歷史」段落的一部份。至於您要在條目中添加關於「保津峽」的說明部分,其實我已使用內文敘述的方式在條目中加入,竊以為使用註釋方式將日文條目的連結放入是沒必要的,因為既然是來閱讀中文維基,就表示該讀者並不想或無法閱讀日文撰寫的內容,要不然大可直接去日文版維基查閱即可。希望您能瞭解如此編輯的緣由,並且避免直接將內容回退的編輯方式,謝謝!—泅水大象 訐譙☎ 2010年2月17日 (三) 10:14 (UTC)
模板還得換 因為{{配音員}} 這模板停用了 應該用{{藝人}}這個 怎麼樣 你去再麻煩一次還是明天過去?(馬上要下去了 順便祝晚安)—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10年2月17日 (三) 15:58 (UTC)
閣下做的很好啊,比起原來雜亂的版面清爽了很多。不過外部連結部分是否還有必要呢?在下覺得如果沒有連結的話應該可以直接刪除這個部分了吧。——快龍☀人過留名 2010年2月19日 (五) 16:31 (UTC)
感謝閣下協助提供內容 ^__^
-小南
已經囑咐其他管理員跟進,謝謝。—瓜皮仔@Canton 2010年2月22日 (一) 15:57 (UTC)
那個定義是不大準確的,除了市轄區、縣級市、地級市可能下轄有「街道」之外,縣也可能下轄街道的,比如平山街道 (惠東縣)、丹霞街道等。--長夜無風 (留言)
您好!
—☻顥顥☻[☎] 2010年2月25日 (四) 09:31 (UTC)
您好!
—☻顥顥☻[☎] 2010年2月25日 (四) 09:50 (UTC)
意思就是,很抱歉,我錯了,已經將其回復,謝謝您的提醒。-☻顥顥☻[☎] 2010年2月27日 (六) 03:55 (UTC)
因為是日本翻成中文又翻回日文,所以產生這種現像219.70.114.165 (留言) 2010年2月28日 (日) 01:58 (UTC)--蒼空 翔 有事找我 2010年2月28日 (日) 03:49 (UTC)
海峯是香港一單幢式住宅物業的名稱。至於改名一事,閣下看來要向發展商反映吧……Ken (留言) 2010年2月28日 (日) 15:29 (UTC)
陳凱劭回應:你舉的這三本書都是「台灣山嶽會」的刊物。《臺灣山岳會誌》是期刊(定期出版);《臺灣山岳會十週年寫真集》、《臺灣山岳寫真集》這兩本則是「特刊」,不在正式期刊內的特刊。千千岩助太郎是「台灣山嶽會」內部高層人士中,能編,能寫,能攝影(有一台Leica相機喔)的人,所以他長期是「台灣山嶽會」的編輯。而你查得到的圖書館編目中,《臺灣山岳會十週年寫真集》甚至掛名他是作者,其實他算是此特刊主編。Kaishaochen (留言) 2009年11月21日 (六) 21:02 (UTC)
我只是說出事實而已,與閣下無關。另外,海峯確是住宅大廈。 -- Kevinhksouth (Talk) 2010年3月1日 (一) 13:37 (UTC)
快門線不是被重定向了嗎?--愛學習的飯桶 (留言) 2010年3月3日 (三) 17:17 (UTC)
Yiken兄好。想必閣下是之前與在下討論許久的59.114.142.83、59.114.136.157等IP用戶。鑒於閣下在在下所創作的「東門橋」條目中放置Primarysources模板,在下提出以下幾點來反述:
除此之外,如上所述,在下親自到該橋所在地進行拍攝、考察,亦符合該部落格來源所述之特徵(包括車道數、橋樑形式等)。因此,恕在下將閣下的編輯回退。當然若有未盡之處,還請閣下不吝指教。─Josephjong 無言律師~~ I ♥ Wikipedia 2010年3月13日 (六) 10:52 (UTC)
[1]在下正在進行拓荒專家獎候選,但總投票人數實在過少,現邀請閣下前往投票,無論你的意見是什麼,謝謝。--義 [ ☎ ] 2010年3月18日 (四) 21:54 (UTC)
請求閣下前往此移動請求欄支持條目名閩南民系回退為河洛人,相關佐證請參考相關討論欄或參與討論。--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14:33 (UTC)
做示意圖的話,用矢量繪圖工具最方便不過。說到繪製方法,你只需要掌握直線與曲線(統稱為路徑)繪製技巧和一些簡單的操作就足夠了。繪圖或是圖片處理類軟件中的繪圖工具的使用都是相通的。我建議你看「
[2]」,是講photoshop中路徑的繪製方法很適合新手學習的。adobe的官網還有在線版的軟件操作教程,如illustrator的教程[3]。inkscap也有簡單的操作教程,在幫助菜單—教程中。
說一下填色的方法:矢量形狀的顏色有兩個,填充色和輪廓色,在Inkscap中選中一個物體再左鍵點擊相應的色塊就可以設置填充色,右鍵點色塊則是設置輪廓色。
相關練習,你可以任意找一張地圖之類的以簡單線條為主的圖片以參照,只要你已熟悉了路徑的繪製技巧相信繪製起來不會很困難。
--玖巧仔@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4:55 (UTC)
其實不需要考慮哪種軟件適合?哪個軟件才是最強大的?我上面說過,這類軟件中有許多技巧都是相通的,像路徑這類是屬於繪圖軟件的行業標準了,只要你能掌握他,那用ps或是ink繪圖都一樣,ps發展到現在已有二十個年頭,他裏面的路徑繪製功能也是非常強大的,我建議你學photoshop中的路徑工具就是這個原因,並不是說ps比ins好,ps的路徑繪製方法也可以用在ins中的。--玖巧仔@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5:15 (UTC)
我已經移除電話的欄位了,至於圖片,不知你是想加入哪種圖片,這樣我好判斷應該放在模板的哪個位置。-Alberth2-汪汪 2010年4月13日 (二) 07:38 (UTC)
未出現Caption的原因是因為我考量到排版的關係,在模板內的圖片我使用隱藏式Caption,現在的設定是必須將滑鼠游標移到圖片上,才會看到說明。你希望文字是出現在圖片下面嗎?—Alberth2-汪汪 2010年4月14日 (三) 07:04 (UTC)
正如旁邊文字所指,該圖片而被作者釋出公有領域。C代表有版權,斜線在上面則意昧著該圖片已經無版權,大家可以隨意轉載而不受限制。—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4日 (三) 06:23 (UTC)
在Licensing選public domain。—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4日 (三) 06:54 (UTC)
不客氣,應該的—天上的雲彩‧ธันวา | สนทนาธรรมได้ที่นี่ 2010年4月14日 (三) 09:58 (UTC)
已經移除數項不可靠來源。—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5日 (四) 13:12 (UTC)
謝謝您對良美建設條目的修改。--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4月16日 (五) 05:40 (UTC)
有更新了,快去瞧瞧!只是公路和道路設計上我不熟,需要你編寫。--俠刀行 (留言) 2010年4月19日 (一) 11:28 (UTC)
這次投票進入最後階段,討論時引發不少的爭議,雙方提出的問題漸漸浮現出來,其討論已足夠使大部份維基人判斷投票的立場。現在支持及反對者各佔一半。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也好,希望你能夠出來表態。不要做沉默的一群吧。—Flame 歡迎泡茶 2010年4月21日 (三) 01:00 (UTC)
謝謝您提名我「維基編輯專家」。只是按規定提名人須要投支持票,如您願意的話,請您回去那邊補票,謝謝。—Altt311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16:44 (UTC)
簡單來說就是開荒牛。—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22日 (四) 02:35 (UTC)
請yiken先寬寬心,給我幾天時間了解來龍去脈,再給你答覆。--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4月22日 (四) 13:07 (UTC)
能否用簡單幾句話告訴我究竟發生了什麼?或者給我個連結?否則我還真不清楚究竟怎麼了。不過看很多人的留言都在寬慰你,應該沒啥大事吧,放鬆就好。—人神之間擺哈龍門陣 2010年4月24日 (六) 10:05 (UTC)
照片和主題都是三光溪,北橫公路旁的三光溪,應該沒錯吧!!。-Mnb (留言) 2010年4月25日 (日) 20:28 (UTC)
可否換成近一點拍攝全景照!謝謝你的建議,我會研究看看,站在水泥地上採60度斜角拍攝該廟建築全景是沒多大問題,當天是因為人的因素畢竟肖像權很重要--Honmingjun (留言) 2010年4月26日 (一) 14:13 (UTC)
處理人:—天上的雲彩‧ธันวา | สนทนาธรรมได้ที่นี่ 2010年4月27日 (二) 00:16 (UTC)
鄙人在WP已有一段時間,但最近方開始學習編輯。由於古典音樂類條目還百廢待興,故在閒暇時完善一些,目標是將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部送上DYK。近期學業緊張,所以沒怎麽編輯,將來若有空一定更努力。—尖尖的鹿角 (留言) 2010年4月29日 (四) 17:28 (UTC)
那句話是我加的,你說如何得知第二長跟與誰比較,當然是跟金門馬祖地區的戒嚴令比較,金門馬祖做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在民國37年12月就已經進入戒嚴,一直到民國80年才結束,時間比台灣省戒嚴更久,相比之下目前台灣省戒嚴令為據知世界第二長是沒有大問題的。--ZTCRV (留言) 2010年5月3日 (一) 08:24 (UTC)
您好,先前您曾經參與歌手關注度門檻討論,現有新方案,希望能再次聽取您的建議!—Rocking Man !! 舌戰 2010年5月7日 (五) 18:44 (UTC)
別把問題看得太過嚴重吧,您也會說「沒有方針要求強制性遵循」,那就是說您可以有些條目分開,有些條目不分開,一切按情況做便行了,亦未必要做到「一個條目用上了新東西,以往做過的都照着改」這種地步。另外,任何東西用得過量都會很亂的,包括<ref> </ref>,如果只把凌亂問題加罪於{{refTag}}就不太妥當了。說回天祥 (台灣)這個條目,就算分開了似乎也不會產生使用過量的問題(至少我看到最多的一句只串了三個標註,應該不會太凌亂吧)。當然{{refTag}}現在的複雜參數對於編輯者來說是有點麻煩。
不過系統較早前做過一些改進,可以做個比較好的新方法如下步驟:
詳見白眼塘 (澳門)條目的內碼。這樣做一來可以把來源和註釋分清楚給讀者看,二來編輯者在編輯腳註時也避開了複雜參數,三來編輯者在編輯時也避開了內容文字和<ref>...</ref>文字混在一起的狀況。至於閣下覺得這樣是否「兩全其美」完全要看閣下的想法了,覺得不好可以不用。
還有天祥 (台灣)條目第二個腳注的註文我真的分不清楚是對應哪段句子了。—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0年5月9日 (日) 18:09 (UTC)
我無心觸怒任何人。建議你補充陳述提名理由:說說看那張圖片為什麼是維基百科中最好的作品之一。請提出具體文字說明,說服我就立刻改支持。我再說一次,我無心觸怒任何人,我對事不對人,若你真的難以接受別人的分享的意見,建議你略過我的意見。--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5月12日 (三) 12:07 (UTC)
放開一點看或者會好些,我建議。—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05:04 (UTC)
關於示意圖繪製,難點不在於操作,如果對繪圖方面有興趣,可以看些純粹繪畫類的、美術方面的書籍,對此幫助很大。
說到與其他維基人士的糾紛,我想你應該明白,這個世界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反,維基是一個大家庭,當中自然是存在有持各種不同意見的人。如果你想在維基中生存,是必須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忍受各種不同的意見,逃避是沒有結果的,不管你接不接受。
凡事要從不同角度思考,多換位思考,我舉一個例子,假設你和Jasonzhuocn在參觀一件物品,你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你一個勁的說:「好哇,妙呀」,Jasonzhuocn不明所以,「有多好,妙在哪裏」?這時你不應該固執的認為Jasonzhuocn是因為不喜歡你才故意這樣說的,也許他真的不知道那在哪裏。如果你們能互換位置,也許各自都明白了,從你原來的角度看,才發現完全和從Jasonzhuocn那邊看到的不同。 這就如同你提名的特色圖片,正因為你喜歡那張圖片你才會很高興的與別人分享,而單純的用我認為很好來說明則顯得沒有說服力,倘若你說:「山明水清,xxx,xxx,從遠處看xxx,近景還有xxx」,別人更會感同身受,「真的很好,提名人看得很仔細」。--玖巧仔●□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12:00 (UTC)
我那句話是針對所有投支持票的維基人,並非針對你一個,我認為大家多點參與維基共享資源的特色圖片投票,多看看維基上真正優秀的圖片,將有助於提高中文維基百科入選的特色圖片的素質。--長夜無風 (留言)
不用謝,另外希望yiken不要太在意這次評選,在維基存在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您以後看到有認為好的圖片,歡迎繼續提名。--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5月14日 (五) 18:48 (UTC)
Yiken回應:不太能明白,為何會有「就構圖來看我略微更喜歡後者,但前者用作條目說明應該更合適」這種差異呢?
Yiken回應:滿意效果的能力?可能Yiken太缺乏攝影觀念,不太能理解。另外,Yiken感受比較深刻是在於天候影響拍攝所呈現出畫面的效果,不知道這話是否同意?
Yiken回應:Suiseiseki是指說,若是無法達到主題的需求,可以選擇不要去拍,是這樣子嗎?
Yiken回應:認同,大多數表現並不如預期理想,除了天候,最大主因是缺乏攝影基本功(指攝影技巧與基本概念),但是還不太能明白要如何真正接觸攝影這領域?Yiken頂多只知道DCview這網站有介紹攝影,至於攝影界他們取經的方法是Yiken所無法理解。
最後,Yiken還有一點要說明,Yiken大多拍攝重點主要在地形、地質這方面,所以要克服之處,並沒有木瓜溪照片簡單,就Yiken而言,不論拍什麼畫面,每個畫面都是一項考題。-yiken (留言) 2010年5月18日 (二) 12:38 (UTC)
另外請問,這是Yiken常拍攝遇到的問題,如果說是呈現這種畫面表達主題,運用在條目上,是否得當呢?假設條目名稱是東埔(是聚落名),那麼用鳥瞰拍攝呈現的話(圖片作者: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可否?-yiken (留言) 2010年5月18日 (二) 14:18 (UTC)
昨日還滿倒霉,平地的天氣晴朗,來到武嶺卻是低層雲籠罩合歡山,呈現畫面不如預期,若照Suiseiseki回應來看,無法表達明確主題(包含光線影響),傳了大概也是白傳了,搞不好有人看不過去就將圖片移除了。-yiken (留言) 2010年5月21日 (五) 06:16 (UTC)
相信不會。—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17日 (一) 10:02 (UTC)
應是你的信息沒有填寫完整,如原作者是誰,圖片來源,這些都要寫清楚。 哦,剛沒注意看。你說的是許可協議那裏你沒有選是吧?這個是最重要的地方。你在這裏選「署名相同方式分享2.5」,和英文維基上圖片的說明一樣就行
版權許可還是沿用原作者的吧。—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23日 (日) 01:58 (UTC)
在下認為有以下原因:
對此予以理解,不要忘了維基有Wikipedia:善意推定。—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27日 (四) 03:33 (UTC)
不知你是不是暫時不會來了,如果你還會偶爾回來看一眼的話,我會繼續幫你解決那些問題。--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5月27日 (四) 05:16 (UTC)
謝謝您的提醒,此條目當然保留啊!只是超級星光大道模板不該出現他的名子。—Rocking Man !! 舌戰 2010年5月30日 (日) 09:25 (UTC)
好久不見,最近還好嗎?--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7月18日 (日) 16:12 (UTC)
已代為處理。—ATRTC 2010年8月1日 (日) 12:00 (UTC)
如果Yiken願意的話,只要在討論頁中表示自己的意見,我可以進行對冒名賬號的刪除。--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8月1日 (日) 14:13 (UTC)
討論頁說有疑問要通知Yiken
如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提個小建議,沒有註腳的情況下,閣下其實沒必要使用RefTag模板。——全麥麵包 (請張嘴) 2010年8月15日 (日) 07:00 (UTC)
雖然現在才來致上謝意似乎有些晚,不過我還是得前來感謝閣下提名我授予拓荒特別貢獻獎。此外在提名投票中,有用戶提出了希望閣下補上提名人支持票的意見,希望閣下有空的話能抽空前去補上。最後再次為閣下提名我之事致上深深的謝意。--祥龍 (留言) 2010年8月24日 (二) 08:06 (UTC)
閣下編輯辛苦,忙於檢閱諸多文獻,又要一筆一筆輸入電腦,條目有小錯在所難免。小弟只是舉手之勞,順便學習點地名沿革的知識。近日初上手「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日日新報(日文)」、「臺灣時報全文資料庫 (日文)」三個電子資料庫,確實有助於查驗日治時代的細節資料。鼓勵閣下可以試用,不知您是否是台中人(看條目多集中在台中一帶,少部分在嘉義),若是的話可至國中圖館內使用,相信對編輯條目有所助益。--Mihara57 (留言) 2010年9月4日 (六) 14:03 (UTC)
就是台灣地理類,或者台灣鄉土的一些史料、文獻吧,了解。我覺得維基百科,是一個有助於釐清思緒的撰寫平台,但是它有太多規則跟侷限性,比如你明明有一堆可貴的資料,卻必須篩選一般條目較常寫的內容,如沿革、地理環境等等,結果卻只能寫那麼一點點,就好像會議上放映powerpoint的份量吧。如果你找來的那些資料都還在,建議你好好整理,都打成excel清單。以後累積足夠份量,選擇善長的領域,可以寫點東西,去投稿一些期刊,有助於保存一些文獻(誰知道將來這些文獻會不會有的亡佚呢?)。我覺得很多文獻都是散亂,而且沒有經過整理或校對的,你取之於這些前人辛苦留下的文獻,若能自己留下一些文獻回饋也不錯。--Mihara57 (留言) 2010年9月4日 (六) 14:41 (UTC)
Yiken 君,您好:
首先聲明本人參與維基是基於「興趣」,因而無意對任何維基人耿耿於懷,因為那樣就無法從中得到樂趣。
有關石桌條目的修改,仔細查閱編輯歷史後,發覺的確是個有點離譜的「失誤」。
因為已經過了一段時間,實在忘了當時是怎麼回事,僅能作如下的猜測:
當時我看到模板前面一句話寫的是:「1982年2月30日阿里山公路於中午時分通車,但公路局並未舉辦通車儀式。[14][來源可靠?]」應該是有查了一下 google,可能只看到1982年通車,而無法確定日期、時間及是否舉辦通車儀式? 為了消除 vc 模板,所以可能是想把它改為最保險的「1982年阿里山公路通車。[14]」。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竟然把日期給留了下來,於是就變成:「1982年2月30日阿里山公路通車。[14]」
當時好像並沒有注意到「2月30日」是個不存在的日期.....不過說真的,實在記不清楚了。
不管怎麼樣,都得謝謝您的提醒。另外,也謝謝您的肯定。-Kolyma (留言) 2010年9月29日 (三) 17:11 (UTC)
我已經投票了感謝通知喔!《 中壇太子元帥 》 (留言) 2010年10月13日 (三) 13:18 (UTC)
不敢說馬上,但我會研究一下,可能需要花點時間。--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17日 (日) 15:56 (UTC)
有兩條橋,或許《台灣演義》的剪接人員、講旁白的也分不清楚吧?而且過去名稱就有混用的情況了。如果節目播出的是「台灣橋樑史」,也許會講得詳細點?因為節目會請教鐵路、橋樑工程專家。我之前也分不清楚兩者的差別,只能影片跟照片、新聞多看幾遍了。--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17日 (日) 17:18 (UTC)
建議您將討論移至互助客棧討論,另外的理由是因為該頁面是用於提名投票之用且曝光度頗低,而且投票結束後就會存檔,若您認為您的意見是僅說給每個投票者,並希望大家能改為(-)反對?還是認為不符合維基編輯專家資格?敝人未看見您對該人的訴求,因此也認為必須將該寶貴意見移動至互助客棧,以幫助您的寶貴意見能取得更多人共識與討論。--安可 留言請按此 (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 2010年10月18日 (一) 15:34 (UTC)
目前石桌條目僅有閣下(佔主要內容)跟我、Kolyma、還有兩個浮動IP編輯過而已,所以當時我認為我不是局外人,有些資格提供點意見給他。聽你之意,大略可知閣下與他雙方溝通之艱辛,起因是雙方誤會、代溝所致。但我覺得不管是誰,當下被針對某個缺失時,多半不能全聽進去,要時間整理思緒,慢慢消化對方給的意見。所以,你說「我表達出問題才這樣嗎?」,我不清楚是不是這樣,但我可以說我的經驗。就拿學術研討會來舉例好了,比較有經驗的與談人(評論人)會針對對方的個性、輩份,修飾自己說話的態度,儘可能做到將對方的問題、缺失一一指出來,但又不顯得太尖銳。相反地,發表人的心理建設也很重要,試着隱忍不要發作再講點客套話、或幽默地稍微諷刺一下與談人化解尷尬的人也有,朝正面、負面想都是看自己當下怎麼做。雖然光用說的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就不簡單了,只好在現場多聽多看,久了就能領會一些巧妙處。不過話題回到維基百科,還是有點不同吧?文字的對談要能清楚陳述一件事情,以及態度、用語的拿捏都有學習的,跟生活中交談又不一樣。總之,編輯溝通是不可避免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觀點與堅持,所以難免會有爭議的,不用太放在心上。--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18日 (一) 16:19 (UTC)
諸如大禹嶺、思源埡口等條目的筆誤。我認為可試着找出兩種以上的出處,加以比對資料,多少可避免人為出錯的可能。至於濁水溪源頭或再上去的陳有蘭溪源頭,可以翻《川流台灣:福爾摩沙水經注》這本書,是2009年出版的書籍,算是近來較新的書籍,我記得有編輯小組親身溯源的資料,出版社亦有請教學者們提供意見。我知道改善條目的辛苦,請不要給自己時間壓力,也不要忘了樂趣,查詢資料、比對資料還是一個一個慢慢來比較好。--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19日 (二) 17:51 (UTC)
這是很好的點子。但是不清楚怎樣讓大家都按照這方法清理條目,不知道應如何執行這方法。希望您能指點迷津。謝謝!-老陳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03:41 (UTC)
我看到朋友你在維基上做了不少台灣專題啊,相比之下我的條目方向既不集中數量又比你少。只是我覺得只要在維基百科,條目和項目佔比例合理即可,至於數量,根本無法強求。目前我的條目比例才58%左右,還是很不夠的。這段時間又有事情在忙,實在無法抽身,實在慚愧。—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04:07 (UTC)
yiken 君,您好:
-Kolyma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2:24 (UTC)-Kolyma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3:22 (UTC)
等等,我並沒說那是筆誤吧?如果造成你的誤會,我道歉。而且我不覺得《臺灣道路發展史》有什麼問題,也翻過很多次,它反映的就是一個數據一個版本的存在。以中彰大橋來說,換做我可能也會這麼覆蓋過去,同樣造成石沈大海的結果,原本維基就沒規定要解釋版本差異,這提出的想法也是保存原始資料的方式,跟你想推廣的做法是一樣的,詳見蔣渭水、八七水災的註釋1。以上,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就事論事呢?--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5:03 (UTC)
《烏日鄉志.歷史篇》,48頁已閱。文中雖指河川,但事實上是小溪流或圳、水溝等。我記得清代方志裏,建橋有橋名的,多集中在南部、尤其是城裏或近郊。其實,之前我發現彰化縣有竹橋的記載,不過是小溪流,才橫跨得過去。想想臨近的台中縣應該也是有這樣的竹橋。--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5:34 (UTC)
數據資料是在我有把握的情況下,才敢去覆蓋舊版本。報紙在10月8號預測十月底為完工時間,而不是完工的前一兩天去預測的,這種版本我不太敢用。後來的報紙或文件如果是根據歷史資料,卻又沒說根據哪個來源,說真的我覺得不如用《臺灣道路發展史》比較權威。以中彰大橋的情況來說,以註釋來說明版本差異就可以了。現在要再找出另一個官方資料的著作或文件很難,報紙方面《聯合報》查過了大概是沒有,《中央日報》、《中國時報》可以指望一下,但資料庫只能查篇目不像聯合可以查全文,我懶得查了。另外「興建」一詞,我就分不清楚是動工還是完工,我覺得儘量不要用,容易誤導他人。另一詞「建於」、「興建於」通常是指完工,但也有官方、民間誤用為動工時,但還是比「興建」好些。--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6:05 (UTC)
我不知有沒有被誤導,我是打算留話給兩人,如果Kolyma還有過來留言就看得到,至於他那邊我懶得留言了。該段是說,當不確定該條目過去是不是有放過{{vc}},以及是否有清理文字的情形,可以試着用搜索的方式。類似情況是不是很多,我也不清楚。至於這些模板,原則上是不該隨意清理的,存檔待查是為配合他們的需求而折衷的作法。只是有些編輯者不喜歡模板一直掛着,又見遲遲處理不了,才會擅自清理,又未加以未說明,才要宣導這樣子做,以供後人參考編輯。通常我會先查編輯的、掛模板的是誰,再決定是不是要清理,有些是浮動IP,或有帳號卻逾半年以上未再編輯(查貢獻,評斷在維基是否有忠誠度),提供的訊息又不甚重要,我才會清理,並於摘要中說明(以我個人的主觀,認為重要的才會放在討論區說明)。--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7:02 (UTC)
任何人都不應該替自己以外的用戶討論頁存檔,除非得到相關用戶的允許,否則請不要創建以其他用戶的名字空間。—ATRTC 2010年10月25日 (一) 12:33 (UTC)
我只在網絡下載到周俊霖那本,根本不知道吳秋瑾那篇的情形,也沒去圖書館找期刊印。後來我以為我看的是吳秋瑾的那篇,打了「但據……在當地的探訪,以及從奮起湖的地緣關係上判斷,約在光緒年間陸續入墾。」幾句話,就所以很順手就把來源附上了。可是我又去回頭去找PDF檔,才知道之前看的是周俊霖那本,所以就改回我確定內容的那本了。你選擇其中一種文獻?是指這幾句描述附上來源?但這兩次都是我的修訂。--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25日 (一) 19:51 (UTC)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大愛電視劇已被列入頁面存廢討論列表中,正在投票表決是否應該刪除。有編者認為條目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方針,並已經解釋了原因。(參見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我們歡迎您參與討論並留下關於條目是否符合方針、應當如何處理的意見;請在WP:頁面存廢討論#大愛電視劇中留下您的意見。記得使用~~~~簽名。您也可以在討論期間改寫您原先的條目,但請不要移除條目頂端的條目刪除模板。謝謝合作,祝編輯愉快!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12月13日 (一) 06:07 (UTC)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