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狂犬病(英語:Pseudorabies)是發生於家畜野生動物病毒病,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呈地方性流行病。假性狂犬病由假性狂犬病毒引起,也稱奧耶茲基氏病Aujeszky's disease)。在完成豬瘟淨化的地區,假性狂犬病被認為是對經濟影響最大的豬病毒病[1]。包括牛、綿羊、山羊、貓、狗和浣熊等其它家畜和野生哺乳動物,都是易感動物。這一疾病在這些宿主上通常是致命的[2]

豬的假性狂犬病已經有基因工程苗可以用於防制。假性狂犬病病毒被作為模型廣泛用於溶胞素疱疹病毒感染的基本過程和闡明疱疹病毒科親神經性英語neurotropism分子機制的研究[3][4]

雖然假性狂犬病("pseudorabies")的原意為「假性狂犬病」或「類似狂犬病」,假性狂犬病與狂犬病毒並沒有關係,而是屬於疱疹病毒。

發現歷史

1813年,在美國出現疑似假性狂犬病的最早報道。這些報道描述了牛發生極度瘙癢的病例,並稱為「瘋癢病」(mad itch)。1902年,匈牙利獸醫奧耶斯基英語Aladár Aujeszky從狗、牛和貓上分離到假性狂犬病病毒並表明這一病毒可以在豬和兔子上表現出相同的疾病[5]。假性狂犬病(pseudorabies)的名稱是由於其在兔子上表現出與狂犬病相似的症狀[6]

症狀

該病毒可通過口鼻感染後在上呼吸道複製,並進入神經系統,導致感覺神經末梢受損[7]

感染假性狂犬病的豬通常不會表現出症狀,但假性狂犬病病毒會導致流產、仔豬的高死亡率以及仔豬和成年豬的咳嗽、噴嚏、高燒、便秘、精神不振、抽搐、轉圈和流涎過度。低於1月齡的仔豬死亡率接近100%,而1月齡至6月齡的豬死亡率低於10%。懷孕母豬可能會吸收胎兒、分娩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小仔豬[8]

牛的症狀表現為極度瘙癢並帶來神經症狀和死亡。狗的症狀包括極度瘙癢、下顎和喉部無力、咆哮並出現死亡。感染假性狂犬病的貓會快速死亡且不會出現症狀[1]這些受到感染的動物通常只能存活2-3天[9]

診斷

假性狂犬病病毒可以通過ELISA檢測來診斷。目前已經有豬用的疫苗(ATCvet代碼:QI09AA01滅活苗,QI09AD01活苗,以及其它製劑)[10]。在美國和英國都有淨化程式。2004年,美國宣佈在商品豬群中淨化假性狂犬病,但野生豬群中仍然存在假性狂犬病。[11]

傳播

假性狂犬病為高傳染性。在大多數病例中,疾病通過鼻與鼻接觸傳播。由於假性狂犬病大量存在於鼻腔和口腔區域,鼻與鼻接觸是最常見的傳播類型。

在美國,通常由野豬(Sus scrofa)接觸並傳播病毒。仔豬的死亡率最高。懷孕母豬感染疾病後經常會流產。另外健康的成年公豬通常是潛在的攜帶者,它們會攜帶並傳播病毒且不會表現出症狀或突然不能使用[12]

豬(包括家豬和野豬)通常是這一病毒的貯存宿主。雖然病毒也會感染其它物種,但通常死亡率高。假性狂犬病在包括美洲黑熊佛羅里達山豹浣熊郊狼以及白尾鹿在內的其它哺乳動物發生的情況也有報道。在多數病例中均為或疑似與豬或豬產品接觸有關。歐洲在馴養的毛皮類動物(狐狸)暴發疾病與飼養病豬製成的產品有關。一些其它的物種可以通過試驗感染。人類並非潛在的宿主[13]

防控

雖然對假性狂犬病病毒的急性感染並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使用疫苗可以緩和特定年齡豬的臨床症狀。通常建議對豬場的所有豬注射基因重組苗。對母豬和1-7日齡的仔豬進行滴鼻免疫,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肌內注射有助於減緩病毒危害並改善存活率。基因重組苗會在注射位點和區域的淋巴結複製。疫苗毒會低劑量潛伏,使得黏液傳播到其它豬的可能性達到最小。在基因缺失苗中,會有TK基因(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缺失。因此病毒不能在神經細胞中感染和複製。建議種豬群每季度免疫1次,而仔豬在母源抗體水平消退後免疫。常規免疫能很好地控制這一疾病。通過飼料和肌肉注射進行同步抗生素治療可以控制繼發的細菌感染[1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