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奇亞·阿恰良亞美尼亞語Հրաչյա Հակոբի Աճառյան,俄語:Рачия Акопович Ачарян,也譯格拉奇亞·阿科波維奇·阿恰良格拉齊亞·阿恰良阿查良等,1876年3月8日—1953年4月16日)是著名亞美尼亞語言學家,以對亞美尼亞語及亞美尼亞語方言的研究而知名。他被認為是亞美尼亞語方言學的奠基人。

Quick Facts 拉奇亞·阿恰良, 出生 ...
拉奇亞·阿恰良
Thumb
出生1876年3月20日儒略曆3月8日]
 奧斯曼帝國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逝世1953年4月16日(1953歲—04—16)(77歲)
 蘇聯亞美尼亞耶里溫
國籍亞美尼亞
教育程度巴黎大學
斯特拉斯堡大學
職業語言學家、教育家
簽名
Thumb
Close

生平

阿恰良1876年3月8日出生於奧斯曼帝國伊斯坦布爾,早年單目失明。[1]其父雅各布為鞋匠。他在君士坦丁堡的小學及中學學會了法語、土耳其語及波斯語。[2]畢業後,他在君士坦丁堡及埃爾祖魯姆的學校教書[3],直到1895年,他赴法國就讀於巴黎大學(索邦大學),其導師為安托萬·梅耶。1898年就讀於斯特拉斯堡大學

其後阿恰良遷至俄屬亞美尼亞繼續其教師生涯,1919年至1923年間,他在伊朗的德黑蘭大不里士的亞美尼亞學校教書,教書之餘,他在這些地方研究了當地的亞美尼亞語方言。[4]1923年,他遷至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就任於埃里溫國立大學,並在該大學工作了30餘年。

阿恰良在年輕時便與尼古拉·馬爾相識,但之後阿恰良批評馬爾的「雅弗語言學」,叱之為「在嚴肅的科研事業中沒有它們的位置」。因此,在1950年,他以「反馬爾主義」的理由一度被從埃里溫大學解職並被捕。但很快,斯大林聽說在亞美尼亞,阿恰良和卡潘強俄語Капанцян, Григорий Айвазович(同樣是反對「馬爾主義」的著名語言學家)的事情後,親自過問之下,他們很快被釋放並恢復工作。斯大林隨後發表了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一文,用斯大林的話說,「馬爾沒有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他只是把馬克思主義簡單化、庸俗化了」,「科學的存在不能沒有爭論」,「馬爾主義」的這種行為「養成了不負責任的習氣,助長了專橫行為」。[5][6][7]他於1953年4月16日逝世於耶里溫。

埃里溫的格拉奇亞·阿恰良大學(Yerevan Hrachya Acharian University,有些地方譯作「格拉奇婭·阿恰良」大學)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這所大學是亞美尼亞在後蘇聯時代第一所私立大學。[8][9]2015年,在埃里溫樹立起了他的一座半身像。[10][11]

著作

阿恰良一生中發表過許多學術論文及著作,其中比較出名的有《亞美尼亞語詞源詞典》(Հայերեն արմատական բառարան,全七卷)、《亞美尼亞語語法大全,與562種語言比較》(Լիակատար քերականութիւն Հայոց լեզուի՝ համեմատութեամբ 562 լեզուներու,全12卷)、《亞美尼亞語人名詞典》(Հայոց անձնանունների բառարան,全5卷)、《亞美尼亞語史》(Հայոց լեզուի պատմութիւն)等等。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