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ilGoogle公司在2004年4月1日發佈的一個免費電子郵件服務。Gmail在最初推出時,新用戶需要首先獲得現有用戶的電子郵件邀請。2007年2月7日Google宣佈將Gmail的註冊完全開放[1]。2009年7月7日正式取消Beta標誌,在推出5年多後終於轉為正式版本[2]。2018年10月26日,Gmail活躍用戶達到15億[3]

Quick Facts 網站類型, 語言 ...
Gmail
Gmail標誌
網站類型
POP3IMAPE-mailWebmail
語言多國語言
持有者Google
創始人Google
網址mail.google.com
商業性質
註冊
推出時間2004年4月1日,19年前
現狀線上
Close
2013年—2020年的Gmail徽標

Gmail最初推出時有1GB的儲存空間,大大的提高當時免費信箱容量的標準[4]。目前Gmail用戶已可以享有15GB的免費容量(這15GB容量與 Google 雲端硬碟共用),並且可以通過付費取得更多空間。可以以每月1.99美元的價格來取得100GB的儲存空間[5]

特色

儲存空間

Gmail最初推出時(2004年4月1日)提供1GB的儲存空間,比起當時其他受歡迎的Webmail服務如雅虎雅虎郵箱(4MB)和微軟Hotmail(2MB)來說,儲存空間多出過百倍,也在免費郵箱市場上引起震撼,競爭對手紛紛仿效Gmail而開始提高郵件的儲存空間。由於Gmail推出的時間正逢西方的愚人節,當時被許多人誤認為是一個愚人節笑話。

第二年(2005年4月1日),容量加倍為2GB以上,並且開始隨着時間增加儲存空間,Google並宣佈將會「持續提供用戶更多的儲存空間」[6]

2007年10月12日,Google開始加速增加的儲存空間,當時是以每天25MB左右的速度增加,後來容量增加的速度變慢了,當時大約是0.000004 MB/s,相當於0.0144 MB/h[7],而在2012年4月25日容量從7.5GB增加至10GB。至今儲存空間已固定在15GB[8],另外可以每年付費23.88美元來租用100GB的容量,付費119.88美元取得1TB的空間,付費1199.88美元取得10TB的空間,付費2399.88美元取得20TB的空間,付費3599.88美元取得30TB的空間。付費的空間可以和Google相簿以及Google文件一起共用。[9]

附件

在Gmail的Web頁面中下載郵件中的多個附件時,用戶可以選擇將所有附件壓縮為一個ZIP檔案下載,目前網頁版已支援使用拖曳方式加入附件。

最初Gmail聲稱僅支援最大10MB的郵件,但隨後用戶發現可以上載總量超過15MB甚至更大的附件。2009年6月,Gmail將支援的最大郵件提升到25MB[10]。2012年12月,Gmail整合Google Drive附件夾檔,最大附件提升到10GB[11]

支援全程SSL加密安全連接

Gmail可以讓Web用戶在登入和使用GMail的整個連接過程全部為HTTPS協定加密傳輸。方法為使用https://mail.google.com登入系統即可。Archive-It存檔,存檔日期2006-06-03

用客戶端軟件POP3或者IMAP協定存取GMAIL,如Outlook ExpressFoxmailEntourageEudoraNetscape MailMozilla等也可設置為SSL安全連接。

相比之下,大多數免費郵件伺服器不提供,或者只在用戶身份認證時才提供SSL連接。

從2008年中開始,谷歌信箱預設打開使用加密連結。用戶也可以在用戶設定中一般設定標籤底部打開「總是使用HTTPS協定」選項。

標籤取代傳統的資料夾

Gmail其中一個最大特色為,有稱之為「標籤」(labels)的分類制度,以取代資料夾。每封郵件可以有無限個標籤屬性,而不是只能屬於一個資料夾。標籤還以使用上下拖動的方式整理順序。

使用介面

Gmail運用AJAX,建立了一個良好的用戶介面,速度上比起傳統的Webmail快很多。如果瀏覽器不支援AJAX,Gmail也有提供不含AJAX的基本介面。

收件箱分頁

Google於2013年5月推出的更新添加了分類用戶郵件的收件箱分頁功能,共有5個分頁:主要、社交、推廣、動態和討論區。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關閉更新回到傳統的收件箱介面[12][13]

2011年更新

2011年11月,Google推出了更加簡潔的新Gmail介面設計。這次Gmail介面更新是Google對其數個產品和服務的介面風格更新的一部分。新介面使用了極簡主義風格,使Google的跨產品介面體驗更具一致性。更新還提供了新功能:郵件對話視圖、調整介面顯示密度的選項、新的高清主題、可調整尺寸的導航欄和改進的搜尋功能[14][15]。用戶在更新正式發佈數月前就可以使用新介面,同時也可以回到舊介面。2012年3月,Google關閉了返回舊介面的選項,完成了對所有用戶向新介面的遷移[16]

2018年更新

Google於2018年4月推出了新版Gmail Web用戶介面,所有用戶都可以選擇是否使用新版介面。新介面的設計風格基於Google的Material Design 2,同時介面字型改成了Product Sans。此次更新還帶來了包括允許傳送者為敏感郵件設置期限或是撤回郵件的保密模式、權限管理和兩步驗證等在內的諸多新功能[17]

Gmail實驗室

2008年6月5日推出的Gmail實驗室功能讓用戶能夠試用新的或是實驗性的Gmail特性。實驗室提供的功能是可選的,同時提供反饋渠道,使得工程師可以獲得用戶對新特性的意見來做出改進並了解功能的流行程度[18]

類似「復原傳送」這樣受歡迎的特性,通常會從實驗室中「畢業」成為Gmail的正式特性[19]

所有實驗室提供的特性都是實驗性的,並且隨時可能關閉[20]

搜尋

Gmail包含一個用於搜尋郵件的搜尋方塊。搜尋方塊也能從通訊錄、Google Drive里的檔案、Google日曆里的日程以及Google協同運作平台中搜尋[21][22][23]

2012年5月,Gmail為了讓自動補全功能可以從用戶郵件中預判補全內容增強了搜尋能力[24]

Gmail的搜尋功能不支援子字串搜尋(比如搜尋「report」時結果中不包含「reports」或是「reported」),但有解決方法[25]

歸檔

歸檔可說是Gmail除標籤外另一個最大特色,把郵件從收件箱隱藏,但能在郵件搜尋和「所有郵件」中找回。

會話群組

Gmail可自動把一系列的郵件整合成一「會話群組」,這樣就能方便用戶看回早前郵件的內容,不用花費時間找回早前其他的回覆。如回覆郵件包含參照早前郵件的內容,Gmail更會預先隱藏,讓用戶選擇是否要觀看。

拼寫檢查

在Gmail撰寫郵件時,可以選擇讓Gmail檢查拼字。用戶要先按下檢查拼字的按鈕,它才會檢查錯字,而不會隨用戶一邊打字而一邊檢查。假如有錯字,它會將錯字劃上底線,並以紅色表示。當用戶在錯字上按下時,就可以選擇程式判別出來的正確串法來修正,或選擇編輯該字,或忽略該錯字(有時候拼寫可能是正確的,但並沒有被收入字庫)。而拼寫檢查目前不支援中文。不過,部份瀏覽器已附有拼字檢查,用戶未必需要此功能。

地址自動完成

一個同Yahoo! MailHotmail提供的自動地址功能一樣的自動工具,打入首幾個字,會自動在下面顯示曾經聯絡過的人們的名字以供選擇。在Mozilla ThunderbirdOutlook等流行的電子郵件客戶端軟件裏早已經提供這種功能。

快速鍵

Gmail利用Javascript定義了一些快捷鍵,讓用戶可以直接以鍵盤進行某些操作,提高效率。在游標不在輸入框的情況下,按下「?」鍵就能顯示出來快速鍵[26]

自動儲存

Gmail會在你撰寫信件時自動儲存信件內容於草稿中,避免用戶因為死機或網絡問題而失去正在撰寫的郵件內容。 但是會造成在線上編寫不正常,尤其是搭配注音輸入法,因為自動儲存會自動將游標指向本行第一行,所以在注音選字就會造成亂跳動。

通訊錄

提供強大的通訊錄管理功能,可以從outlookYahoo電子郵件通訊錄以CSV檔案匯入,以及從通訊錄匯出形成CSV檔案(目前僅英文(美國)語言版本)。並且會根據聯絡頻率顯示常用聯絡人和所有聯絡人,基於對談管理方式,所有往來於用戶與聯絡人之間的郵件自動整合對談,郵件管理一目了然。

過濾器

過濾器(Filter)亦名篩選器,可以根據收件人、寄件人、主題、有否附件等條件,自動為郵件執行封存、刪除、套用標籤等功能。

線上聊天

2006年2月,Gmail開始了與聊天軟件Google Talk的整合。用戶可以WEB方式登錄Gmail,利用Quick Contacts直接與Google Talk中的好友進行單對單的文字聊天,而不需要安裝任何專門的輔助軟件。聊天記錄(包括Google Talk軟件的聊天記錄)可以根據用戶需求,自動儲存在Gmail郵箱中的交談(Chats)資料夾裏。

2007年11月,Gmail增加了群聊和部分表情圖示[27]

2008年11月,Gmail新增語音和影片聊天功能[28]

整合Google日曆

當Gmail發現在郵件內容中出現日期、時間、地點等資料時,它便會在介面的右邊顯示月曆圖示,並問你是否想把這事項加進Google Calendar之內。

整合Docs & Spreadsheets

Gmail附件中的.doc.pdf.docx.xls.xlsx檔案可以直接用Google文件打開。

整合Google Voice

瀏覽器安裝外掛程式後可以在Gmail使用Google Voice功能,提供IP電話即時通訊服務[29]

無線訪問

使用「大多數具有網絡功能的手機及擁有無線數據服務的裝置」可以訪問流動版的Gmail,實現收信,寫信,添加標籤等功能。

分身帳號

Gmail支援基於半形句號劃分產生的分身帳號,如果用戶註冊了不帶半形句號的Gmail帳戶,用戶可以在Gmail電子郵件地址用戶名部分的任意字元間添加半形句號作為新的Gmail電子郵件地址,傳送到這些地址的郵件都會合併到用戶原始的註冊郵箱,其他用戶也不能註冊這些地址作為新的Gmail帳戶。[30]

支援非拉丁字元郵箱地址

谷歌於2014年8月5日宣佈,Gmail即日起支援非拉丁字元的郵箱地址,用戶可以使用Gmail郵箱與包含非拉丁字元(例如漢字)的郵箱地址互相通訊[31]

使用系統要求

以下是Gmail官方列出的手機使用Gmail的系統要求。

  • 要以手機訪問Gmail流動版,需要滿足以下最低要求:
    • 網絡瀏覽器需要與XHTML相容。可瀏覽www.google.com/xhtml並執行搜尋,如果沒有搜尋成功,則瀏覽器可能無法與XHTML相容。
    • 網絡瀏覽器需啟用cookie,且流動網絡也應允許設置cookie。通常能在手機的瀏覽器設置中找到cookie設置。需要確定所使用的流動網絡提供商允許在其網絡中使用cookie。
    • 手機網絡還需要允許傳輸安全SSL業務。需要確定所使用的流動網絡提供商允許在其網絡中使用SSL。

Google曾推出手機使用的Java版Gmail。用戶可以通過用手機訪問http://gmail.com/ap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免費得到這款軟件,這款Java郵件程式可以相容任何支援Java的手機,可以幫助用戶直接登入Gmail,而不像從前那樣還需要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址等等。用戶可以一鍵呼叫發信人,並且支援普通版本分類搜尋等通常功能,甚至還可以在手機螢幕上全螢幕瀏覽附件。這款軟件的使用是完全免費的,然而Java版Gmail已經停止開發。

平台

Thumb
Gmail的介面(此為愛爾蘭語的介面,顯示的為一封釣魚郵件)

Web瀏覽器

Gmail的「基本HTML」介面在絕大多數瀏覽器上都能使用,而現代化的AJAX介面則是持續更新以支援當前和近期版本的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Safari[32][33]

2011年8月,Google推出了稱作Gmail離線版的HTML5應用,可在離線時使用。Gmail離線版在Google Chrome瀏覽器下執行,可在Chrome Web Store下載[34][35][36]

除了iOS和Android的原生應用外,用戶也可以在流動裝置上用Web瀏覽器使用Gmail[37]

流動端

Gmail提供了iOS裝置[38](包括iPhoneiPadiPod Touch)和Android裝置的原生應用[39]

2014年11月,Google為Gmail的Android應用添加了以POP或IMAP協定收發非Gmail郵件服務的功能(比如Yahoo! MailOutlook.com[40]

2016年11月,Google對Gmail的iOS客戶端進行了「近四年來」的首次重大更新。此次更新添加了更豐富的色彩元素、優雅的過渡效果,還帶來了包括復原傳送、更快的立即顯示結果並能檢查拼寫的搜尋功能以及滑動歸檔/刪除在內的幾項用戶「期盼已久」的特性[41][42]

2017年5月,Google更新了Gmail的Android客戶端來防止釣魚攻擊[43][44][45]。媒體注意到就在同一天出現了針對Google Docs和Gmail的大規模釣魚攻擊[44][45]

5月下旬,Google發佈了Android和iOS Gmail客戶端上的「智能回覆」特性。智能回覆本是Google的Inbox by Gmail服務提供的特性,通過搜尋訊息相關的資訊和人工智能技術來提供三條回信供用戶編輯和回覆。這項特性最初只支援英文,但西班牙文和其他語言的支援也在開發中[46][47]

由Gmail團隊推出的另一個應用Inbox by Gmail也可在iOS[48]和Android[49]裝置上使用。

第三方程式可以通過POPIMAP收發Gmail[50]

影響

由於Gmail推出之初就有着龐大的儲存空間,令當時一些主要的收費電郵服務供應商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狀態,因為他們提供的付費服務的信件容量比免費的Gmail更小。結果,Gmail的出現迫使無論是免費還是付費的電郵服務供應商,均紛紛增加其信件容量。

在Gmail推出後不久後,眾多網站也宣佈提供1GB的電子郵件服務。

2004年6月15日,雅虎將它的免費用戶的容量提升至100 MB,又在7月27日零點之前推出容量為250MB的免費郵箱(簡體中文版更可享用1GB的郵箱)。付費用戶的容量則全部升至1GB(日本則為3GB),連介面也有所改變。2005年5月1日起,雅虎香港的繁體中文版、美加版、澳洲版、新西蘭版及韓國版的用戶亦可享用免費的1GB郵箱。之後雅虎又在2007年把信箱容量調整成無上限。

微軟則在2004年年底將Hotmail美國免費用戶的信箱容量則增加至250MB,付費用戶的信箱容量增至2GB,不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Hotmail的容量並沒有隨之增加。然而,自從有留學生發覺可以透過更改地址而提早享用更大容量的郵箱之後,引起其他人爭相效仿。這使微軟感到困擾,結果把服務提早開放。微軟在2007年把容量增加到5G,之後又進一步增加,現在為25G。

用戶個資洩漏疑問

據《華爾街日報》採訪 25 個現職和離職的程式開發商與員工,發現 Google 容許第三方 App 開發商掃瞄用戶的電郵,這些用戶曾註冊過用以 Gmail 帳號提供的購物價格資訊、自助旅遊行程以及其他程式,而開發商及其員工獲授權打開信件的目的,只為研發出的新功能。Google則表示,他們只會向通過審核的外部開發商提供用戶的個人資料,而且這些開發商必須取得用戶明確同意,才有郵件存取權限,程式開發商也被禁止製作用戶個資副本,Google員工只有在用戶要求並獲許可的特殊情況下,例如調查程式錯誤或違規,才會人工閱覽用戶郵件[51][52]關於華爾街日報對Gmai資訊泄露的報道 [可疑]

Google 於其官方網誌回應稱,Google 設有一套嚴格、多階段的審查流程來確保企業及消費者私隱,其第三方授權僅為了令客戶可以更方便的使用服務[53]

封鎖

伊朗

2010年2月11日,伊朗政府宣佈將永久阻擋在其國內連線使用Gmail服務,宣稱是反對派利用Gmail作為反對派成員的聯絡工具,反對政府及發起示威活動。但計劃並沒有實施。

中國大陸

  • 2010年3月,Google因不滿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攻擊和入侵Gmail,宣佈關閉中國大陸伺服器上網頁搜尋等服務,並且開始強制全球所有Gmail用戶預設打開HttpsSSL,443埠)加密連接,以減少帳號被入侵的機會。由於Https具有加密防竊聽的功能,並且可以防止防火長城的監視和過濾,當局開始長時間封鎖大部分Google服務的443埠(如Google文件Google網上討論區加密搜尋等)。不過由於Gmail在中國大陸用戶眾多,長時間封鎖會造成Gmail完全無法直接訪問,為此從2011年3月起,按時段對www.google.com(登入用戶時需此域名驗證)和mail.google.com伺服器的443埠實施自動封鎖,具體是每10到15分鐘可以連通,接着斷開,10到15分鐘後再連通,再斷開,如此迴圈,令中國大陸用戶和Google主機之間的連接出現間歇性中斷。由於網頁版Gtalk也是利用加密功能進行通訊,故此服務一樣會間歇性中斷[54]。另外,所有需要用戶驗證的Google服務也一樣出現經常不能登入的情況。
  • 2011年3月11日,Google在官方網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已注意到有些針對Google用戶的「高度針對性和顯然帶有政治動機的攻擊」,Google相信或許是針對活動人士,文中並未指明哪些活動人士,或者攻擊來自哪裏[55]
  • 2011年3月21日,Google指控中國當局干擾其在中國的電子郵件服務Gmail。法新社報道,Google的聲明指出,他們經過詳細的檢查,沒有發現Gmail存在問題,相信是由於中國攔截電郵導致出現問題,而這次的封鎖手法比以往高明,因為Gmail並非被完全阻斷,這令問題看上去好像出自Google本身。Google發言人說,從1月底起就陸續開始有中國用戶抱怨Gmail和裏面的Gtalk服務經常斷斷續續[56]。《紐約時報》報道,記者20日致電中國外交部,但未獲得即時回應[57][58]。3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是不能接受的指控」,聲稱「不能接受谷歌對中國干擾其電子郵件服務的指控」[59]
  • 2014年5月27日起,Google所有網頁版(Http和Https協定)產品皆被封鎖(使用Google.cn域名的地圖和翻譯產品除外),其中包括Gmail[60]
  • 2014年12月25日,由於Google大批IP被路由封鎖,故之前仍然能透過Outlook等客戶端使用Gmail方法亦告失效。這些客戶端同步郵件時,使用的IMAPSMTPPOP3協定[61]。Google《資訊公開報告》中的流量監控也顯示自25日起,Gmail在中國的流量降至零。Google的發言人表示,經過檢查之後發現Google本身「沒有任何問題」[62][63][64]。而中國外交部在新聞發佈會上聲稱,對此情況「不了解」。[65]同年12月30日,中國大陸解封通過IMAPSMTPPOP3協定建立到Gmail伺服器的連接[66],但是網頁版Gmail至今仍無法訪問。

用戶資格

用戶的來源主要有三種。由2004年3月21日開始,約一千名Google員工及其親友開始測試。由4月25日開始,在Google旗下Blogger.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的活躍用戶會收到邀請,參與測試。Gmail用戶會不定期收到Google給予的邀請權,可邀請其他人使用Gmail。

Gmail邀請開始成為一種商品,可以在拍賣網站找到其蹤跡,甚至出現不少提供以物易Gmail邀請平台的網站。各種交換Gmail的圈子亦如雨後春筍地出現。但是,Google嚴令禁止這種活動。

2005年2月初,Google開始大量地向Gmail用戶發放邀請權,通常每個用戶都會擁有50-100個Gmail邀請權,用掉一些後,不久,Google會再次將邀請權的數量補充至50或100個。同時簡化了傳送邀請函的方式,只需輸入一個E-mail地址就可以將邀請函發出,而在這之前還必須提供First name和Last name。這使得Gmail邀請更容易被得到。但可能是因出於資源問題,Google曾經暫時限制邀請數量。

2007年2月14日,Gmail向全球開始開放註冊,在此之前已經向一些用戶較少的國家和地區如日本新西蘭香港等開放註冊,而對美國則可以通過流動電話登記註冊。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