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巴賓反應(英語:Chichibabin reaction)是指吡啶氨基鈉處理時,發生氨基化作用生成2-氨基吡啶化學反應。此反應由前蘇聯化學家齊齊巴賓(俄語:Алексей Евгеньевич Чичибабин)於1914年發現。[1]

Thumb
齊齊巴賓反應

氨基一般進入吡啶環氮原子的鄰位(2-位),如果兩個鄰位已被佔據,則進入氮原子的對位(4-位),但產率很低。這個方法是製取2-氨基吡啶2,6-二氨基吡啶的常用方法。

Thumb
齊齊巴賓反應

除了吡啶以外,喹啉及其衍生物都能發生此反應。[2][3]

取代鹼金屬氮化物能取代氨基鈉應用於這個反應。[4] 游離類亦能發生此反應,但需要有鹼性物質如氫氧化鉀存在。[5]

反應機理

一般認為反應為加成-消除機理,首先是吡啶與氨基鈉發生親核加成,生成負離子 σ 絡合物,該絡合物轉移一個負氫給一個質子給予體,放出氫氣並形成少量的2-氨基吡啶。生成的小量2-氨基吡啶又可作為質子給予體,接受絡合物的負氫,放出氫氣,最後的產物為2-氨基吡啶的鈉鹽,用水分解便得到2-氨基吡啶。

核磁共振譜證明了中間體負離子 σ 絡合物的存在。[6]

Thumb
齊齊巴賓反應的機理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