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船蛸(學名:Argonauta hians[1][2],中國大陸稱錦葵船蛸,也稱舡魚,屬頭足綱船蛸科的物種。

Quick Facts 闊船蛸, 保護狀況 ...
闊船蛸
闊船蛸南方型的卵盒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 頭足綱 Cephalopoda
目: 八腕目 Octopoda
科: 船蛸科 Argonautidae
屬: 船蛸屬 Argonauta
種:
闊船蛸 A. hians
二名法
Argonauta hians
Lightfoot, 1786
異名
  • Argonauta gondola
    Dillwyn, 1817
  • ?Argonauta haustrum
    Dillwyn, 1817
  • ?Ocythoe cranchii
    Leach, 1817
  • Argonauta nitida
    Lamarck, 1822 in 1815-1822
  • Argonauta crassicosta
    Blainville, 1826
  • ?Argonauta raricosta
    Leach in Blainville, 1826
  • Octopus (Philonexis) minimus
    D'Orbigny, 1834 in 1834-1847
  • Argonauta owenii
    Adams & Reeve, 1848 in 1848-1850
  • Argonauta kochiana
    Dunker, 1852
  • ?Argonauta cornuta
    Conrad, 1854
  • ?Argonauta dispar
    [?=A. cornuta]
    Conrad, 1854
  • Argonauta polita
    Conrad, 1854
  • ?Argonauta hians f. aurita
    Von Martens, 1867
  • ?Argonauta hians f. mutica
    Von Martens, 1867
  • ?Argonauta hians f. obtusangula
    Von Martens, 1867
  • ?Argonauta expansa
    [=A. cornuta]
    Dall, 1872
Close

通俗名稱源自於褐白色的卵盒,中國廣東地區稱呼它為「灰海馬巢」。[3][4]本物種的雌性,就像所有船蛸一樣,製造薄紙般的卵盒以利於章魚盤繞在內,就這方面來說很像是隻鸚鵡螺居住在它的貝殼裏(由此而得到一個稱呼:「紙鸚鵡螺」)。卵盒具有寬闊的龍骨,帶給了它方形外觀的特徵,少量圓形的結瘤順着龍骨分佈,並且較少有超過 40 條平滑紋脈橫越卵盒的側邊。[3]卵盒全長通常是在大約 80 毫米,然而例外的標本可以超過 120 毫米;世界紀錄尺寸是台灣產的 121.5 毫米標本。

特徵描述

Thumb
闊船蛸「北方」型,標本採自台灣(121.5 毫米)

闊船蛸是世界性的物種,出現在全球各地的熱帶及亞熱帶水域。[3]牠是非常多變的種類,而且已經發現到存在着至少兩類明顯的型態:「南方」型和「北方」型(見圖)。從前產量最豐富的是在菲律賓南中國海。牠是一種非常小型的動物,包括殼在內少見有超過 80 毫米,而且有些欠缺翼狀突起,縱然這一品種取了這樣的英語名稱:「Winged Argonaut」(有翼的船蛸)。「北方」型發現在台灣香港日本周圍的水域,出產許多寬大、深色、更堅固、特有的翼狀突起並可達到 120 毫米的卵盒。卵盒通常很少比「南方」型瘦長,而且欠缺「南方」型特有的陶瓷般光亮。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判定,不論這些型態是否意味着兩類的識別物種。

本種的出沒地點與有近緣關係的偏口船蛸一樣產自東北太平洋,而窄小的波氏船蛸產自印度洋模式產地模式存放處目前不明。[5]

闊船蛸具有兩性異形的現象,雄性達到性成熟時,外套膜全長(ML)約在 7 毫米,據推測達到最大尺寸。[6]雌性成熟時,約在扁船蛸大小的一半。[7]牠們開始進行分泌一個卵盒在 6.5 到 7 毫米。[6]通常當雌性達到 14 到 15 毫米開始儲放卵囊;雌闊船蛸產下牠們的卵不遲於 18 到 20 毫米。然而,尺寸有發生不同的橫跨範圍。[6]雌性能成長到 50 毫米,然而雄性並不會超過 20 毫米。[3]

生態與行為

Thumb
已知最早一幅闊船蛸的描繪,出自1742年尼科羅·瓜堤利(Niccolò Gualtieri)的著作Index Testarum Conchyliorum

闊船蛸已知會在海面上黏着漂浮物,包括其他船蛸。[6][8]有報告說一連串大小類似的船蛸接近 20 到 30 隻。[6]當其他雌船蛸們抓住並攀上前一隻船蛸腹部的殼時,第一隻雌船蛸在鎖鍊般的串聯中,通常會纏上某些無生命的物體。[3][6]吉爾伯特·沃斯(Gilbert Voss)和高登·威廉森(Gordon Williamson)在香港近岸海面觀察到六隻活潑成對的雌闊船蛸串在一起游泳。[3][8]

本種主要是以遠洋軟體動物為食。報告指出,有浮游異足類的遺體取自闊船蛸的胃部。[6]本物種也被許多掠食者捕食。有報告提到,牠在西南太平洋的長吻帆蜥魚的胃含物裏面。[9]

在寬廣的海洋,常觀測到闊船蛸伴隨着水母。[10]在菲律賓,清楚地描述牠游在珍珠水母學名Phyllorhiza punctata)的頭部上。[11]這項行為早已被知悉一段很長的時間,[10][12]雖然對於這項關係早先在1992年黑格爾(以及其他人)的著作已經有少許的了解。[11][13]

水下攝影師馬克·史翠南(Mark Strickland)在緬甸安達曼海丹老群島觀察並拍攝到一隻雌闊船蛸黏着一隻水母。[3]觀察到船蛸正利用覆蓋在水母的表面,使這隻動物旋轉來隱藏牠自己,免除潛在的掠食者(在這項攝影師的例子)。也目擊到水母像一座「狩獵平臺」般地被船蛸利用,如同牠「巧妙地操控牠的主人靠向一隻小型的櫛水母,迅速地用另一對觸手抓住並且狼吞虎嚥地吃了牠」。[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