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頭(英語:Afro-hair、簡稱Afro),又稱「阿福羅頭」或意譯「非洲頭」,是1970年代流行的髮型,特徵是又大又捲又膨的球型毛髮。爆炸頭最當紅是樂隊Boney M.帶起,當時在的士高爆炸頭成為舞歌、快歌的經典造型。

爆炸頭

國際上類似的風格

「猶太式Afro」(「Jewfro」的合成詞,由「猶太人」和「Afro」組成)或者(較少見)「以色列式Afro」(「Isro」的合成詞,由「以色列」和「Afro」組成)指的是猶太人戴着Afro髮型時的樣子。[1] 這個詞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當時許多著名人物被描述為擁有這種髮型。1970年,《洛杉磯時報》將大學欖球明星斯科特·馬庫斯稱為一個「金棕色頭髮...環繞着他頭部的捲髮,他稱之為猶太Afro風格」的「花童」。[2] 1971年,《紐約時報》在一篇關於哈佛大學「多毛」的籃球隊的文章中寫道,隊長布賴恩·紐馬克「自去年5月以來沒有理髮,他的朋友們建議他的髮型與Afro相似,這是黑人中流行的髮型。然而,在這位來自布魯克林的猶太大三學生的案例中,他頭上蓬鬆的深色頭髮被稱為「Isro」(以色列式Afro)。"[3] 小說家朱迪斯·羅斯納在《芝加哥論壇報》的一篇專欄中被描述為「一個長大後的神童,臉呈橢圓形,被一頭猶太Afro髮型圍繞着。」[4]

哈登多阿的貝賈人位於東北非洲,在馬赫迪主義戰爭期間被英國軍隊戲稱為「Fuzzy-Wuzzies」,原因是他們的大而像拖把一樣的髮型,他們通過塗抹黃油或mutton fat來塑造。[5] 在索馬里,一些游牧和定居社區的年輕男子會讓頭髮長而仔細梳理成相當大的灌木狀,然後用酥油固定在頭上。[6][7][8] 這種精心設計的髮型與索馬里其他族群中的另一種髮型截然不同,後者會讓頭髮長並蓬鬆,然後在中間插入一根chewing stick,並使用梳子整理。[9][10]

非洲大陸的許多不同文化中,非洲各地的男女都曾經以不同形式展現過Afro的變體。由於這種髮型與民權和黑人權力運動的成員有關,Afro被一些外部文化視為政治動盪的危險象徵,其中包括坦桑尼亞,在那裏,Afro在1970年代被禁止,因為它被視為新殖民主義的象徵,也被看作是來自美國的「文化入侵」的一部分。[11][12][13][14]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南非的女性也以Afro風格的髮型而聞名。[12]

Afro在美洲非洲裔社區並未像在美國那樣達到同樣的流行水平,部分原因是由於辮子的流行,這在拉斯塔法利運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2] 與在美國黑人權力運動成員中的Afro的重要性類似,辮子在加勒比地區的拉斯塔法利人中象徵着黑人自豪和權力。[15][16]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