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工程
中国大陆高等院校的一个已失效的教育计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項目[1],簡稱985工程,俗稱「985」,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原為了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世界著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實施的教育計劃,此名來自於1998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提出的想法。最初入選985工程的高校有九所,稱九校聯盟。該工程至2010年第三批建設結束後共有39所高校入選,所有高校也均在211工程建設高校名單內。
985工程 | |
---|---|
![]() 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985工程」正式啟動建設。 | |
國家/地區 | ![]() |
管理機構 | 「985工程」領導小組 「985工程」工作小組及辦公室[1]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財政部主導) |
啟動日期 | 1998年5月4日 |
終止日期 | 2016年6月29日 |
所有者 | 建設高校均屬公立大學、中央部屬高校(主管機關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相關部委、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 |
狀態 | 已廢止 |
成果 | 共有39所高校入選[註 1] |
2016年6月29日,教育部宣佈原985工程文件失效,並表示將推出新的計劃建設新時期的高等教育,將「985工程」、「211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特色重點學科建設」等計劃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2]。
歷史
1998年5月4日,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3]由此,教育部決定在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重點支持國內部分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4],並以江澤民總書記在北京大學100周年校慶的講話時間(1998年5月)命名為「985工程」[5]。
「985工程」一期初定10所高校名額,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9所高校外,還預留1個名額可以考慮的合併方案有原武漢大學和原華中理工大學合併,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合併,但最終因校友反對等因素而未能合併[6]。此後,這9所高校組成了九校聯盟,簡稱C9[5]。
2004年,根據國務院批轉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7],教育部、財政部印發《教育部、財政部關於繼續實施「985工程」建設項目的意見》,啟動了「985工程」二期建設[8]。2010年,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財政部印發《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意見》,「985工程」第三期建設開始實施,至此共有39所大學入選985[9]。
從2007年至2014年,教育部每年都會在工作要點中提及「985工程」和「211工程」。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教育界別聯組會時表示,「985」、「211」已經關上大門,不會再有新的學校加入這個行列[10]。此後,教育部表示「985」工程不會再新增高校,並引入其他計劃,在部屬211工程(非985工程)高校實施「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5]。因此特色學科也常被俗稱為「小985」、「特色985」或「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儘管實際上並不屬於「985工程」。2013年最後一期985工程到期後撥款停止。[11]
2014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開始逐漸淡化985工程與211工程,撥款開始向高水平學科傾斜。有985高校校長在講話中稱211工程已自2013年底停止撥款。[11]自2015年起的教育部工作要點中已不見「985工程」和「211工程」[12][13]。
2015年8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對新時期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做出新部署,將「211工程」「985工程」及「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等重點建設項目統一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雙一流」)建設;同年11月,由國務院印發,決定統籌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雙一流」建設)。[14]
2016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佈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語委關於宣佈失效一批規範性文件的通知》(教政法〔2016〕12號)[15],宣佈《「985工程」建設實施管理辦法》《「211工程」建設實施管理辦法》等一批規範性文件失效[15],已失效的規範性文件不再作為行政管理的依據,這被視為是985工程和211工程實質上的終結。
2017年9月,「雙一流」名單正式公佈,原985工程正式被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計劃中。39所原985高校被分別劃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36所)與「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3所[16])。
列表
「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共有39所[17](所有高校也均屬於「211工程」院校[18]):
名稱 | 簽約時間 | 所在省區 | 所屬部門 | 軟科中國大學排名[19] | QS世界大學排名[20] | THE世界大學排名[21] |
---|---|---|---|---|---|---|
北京大學 | 1999年 | 北京市 | 教育部 | 2 | 18 | 16 |
中國人民大學 | 2003年 | 19 | 601-650 | 501-600 | ||
清華大學 | 1999年 | 1 | 17 | 30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001年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13 | 383 | 601-800 | |
北京理工大學 | 2000年 | 20 | 373 | 601-800 | ||
中國農業大學 | 2004年 | 教育部 | 30 | 601-650 | 601-800 | |
北京師範大學 | 2002年 | 14 | 270 | 未入選 | ||
中央民族大學 | 2004年 |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 91 | 未入選 | 未入選 | |
南開大學 | 2000年 | 天津市 | 教育部 | 19 | 358 | 未入選 |
天津大學 | 21 | 334 | 501-600 | |||
大連理工大學 | 2001年 | 遼寧省 | 27 | 571-580 | 601-800 | |
東北大學 | 2002年 | 37 | 未入選 | 801-1000 | ||
吉林大學 | 2001年 | 吉林省 | 24 | 501-510 | 未入選 |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1999年 | 黑龍江省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12 | 236 | 501-600 |
復旦大學 | 上海市 | 教育部 | 6 | 31 | 116 | |
同濟大學 | 2002年 | 15 | 211 | 401-500 | ||
上海交通大學 | 1999年 | 4 | 50 | 188 | ||
華東師範大學 | 2006年 | 29 | 531-540 | 501-600 | ||
南京大學 | 1999年 | 江蘇省 | 5 | 131 | 169 | |
東南大學 | 2001年 | 17 | 465 | 501-600 | ||
浙江大學 | 1999年 | 浙江省 | 3 | 45 | 101 |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省 | 中國科學院 | 6 | 98 | 132 | |
廈門大學 | 2001年 | 福建省 | 教育部 | 22 | 432 | 401-500 |
山東大學 | 山東省 | 24 | 403 | 501-600 | ||
中國海洋大學 | 60 | 未入選 | 801-1000 | |||
武漢大學 | 湖北省 | 9 | 225 | 157 | ||
華中科技大學 | 8 | 334 | 401-500 | |||
湖南大學 | 湖南省 | 31 | 571-580 | 601-800 | ||
中南大學 | 26 | 521-530 | 601-800 |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 2006年 | 中央軍事委員會 | 不適用[註 2] | 不適用 | 不適用 | |
中山大學 | 2001年 | 廣東省 | 教育部 | 12 | 260 | 351-400 |
華南理工大學 | 25 | 407 | 501-600 | |||
四川大學 | 四川省 | 16 | 451 | 601-800 | ||
電子科技大學 | 32 | 591-600 | 801-1000 | |||
重慶大學 | 重慶市 | 34 | 651-700 | 801-1000 | ||
西安交通大學 | 1999年 | 陝西省 | 11 | 290 | 501-600 | |
西北工業大學 | 2002年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29 | 541-550 | 601-800 |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2004年 | 教育部 | 86 | 未入選 | 801-1000 | |
蘭州大學 | 2001年 | 甘肅省 | 40 | 751-800 | 未入選 |

評價與爭議
985工程對於中國大陸大學的整體實力發展有顯著的作用,一批優秀大學的科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水平,但與此同時,大學經費、優秀師資、課題項目資源向985工程學校集中,一些原本實力不錯的大學或學科,因沒有入選而出現「招生難」、「師資引進難」、「校園建設、課題經費申請難」的問題[22]。
選擇大學進入985工程時,摻雜了許多非學術因素,如為了地區平衡、民族政策、行業照顧政策等[23]。再者,985工程不再增加新的學校,也不淘汰不合格的學校,造成身份的固化,對高校之間的競爭和績效意識造成危害。[來源請求]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