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工程(中方內部代號「邱小姐」,美國中情局代號「Chic-1[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於1964年10月16日在羅布泊成功爆炸。「596」是為了記住1959年6月蘇聯單方面停止對華原子彈研製的援助。該彈與1966年的第一顆裝載核彈頭導彈、1967年的第一顆氫彈、1970年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並稱為「兩彈一星」。[2][3] 原子彈是中國的「兩彈一星」計劃的一部分。它的當量為22千噸TNT,與1949年蘇聯的第一顆核彈RDS-1和1945年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的「胖子」原子彈相當。[4]通過這次試驗,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擁有核能力的亞洲國家。這是中國在1964年至1996年間進行的45次成功核試驗中的第一次,所有這些試驗都於羅布泊試驗場進行。[5]

Quick Facts 596工程, 基本信息 ...
596工程
Thumb
引爆後的原子彈
基本信息
國家 中國
試驗地點羅布泊
時期1964年10月16日
次數1
試驗性質大氣核試驗
引爆方法核裂變
最大當量2.2萬噸TNT當量
導航
前次核試
後次核試六號試驗
Close
Thumb
A2923原子彈爆炸後的蕈狀雲(攝於1964年10月16日)
Thumb
解放軍第一顆原子彈A2923模型,攝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研發

赫魯曉夫時代,蘇聯對中國提供大量軍事科技援助,包括蘇聯現役的槍械、坦克、火炮[6]。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幫助中國建造核彈、導彈生產企業和相應技術[6]。1954年赫魯曉夫訪華時,毛澤東曾提出過是否能在核彈、導彈技術方面提供幫助,被蘇方婉拒[6]

1956年出現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十月事件等反對蘇聯控制事件,及1957年蘇共黨內莫洛托夫等元老又要求推翻赫魯曉夫,在赫魯曉夫請求下,中共中央公開支持赫魯曉夫及蘇共中央[6]。鑑於赫魯曉夫在政治上有求於中國,聶榮臻在 1957年7月18日提出,應利用這一機會交涉核技術援助,周恩來請示毛澤東後馬上做出安排[6]。此次蘇方反應空前迅速,7月20日蘇聯駐華總顧問阿爾希波夫代表政府做出同意答覆[6]。據前些年已經解密的俄羅斯檔案記載,赫魯曉夫不顧軍方堅決反對,決定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生產技術,幫助建立核工廠[6]

1957年9月,聶榮臻所率的中國代表團訪蘇,赫魯曉夫在確認毛澤東同意訪蘇的消息後,同意簽訂了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7]。同年11月,毛澤東到莫斯科參加了六十一國共產黨、工人黨會議,在大會發言中表示了支持赫魯曉夫戰勝「反黨集團」,同時擁護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的「為首」地位[7]。從同年末開始,蘇聯開始履行協議,對華提供了R-2型導彈作為中國導彈事業起步的最早樣品[7]。翌年,蘇聯又向中國提供了所需核工業設備,並派出近千名專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鈾礦、包頭核燃料棒工廠及酒泉研製基地、新疆的核實驗場,中國正式進入了核工業建設和研製核武器的新階段[7]

1958年夏天,中蘇之間因「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事件發生爭執,翌年6月赫魯曉夫通知中國「暫緩兩年」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和製造技術[7]。1960年7月,蘇聯又撤回在中國核工業和軍工部門的專家,不再履行這一領域的協定,不過此前蘇聯的技術援助還是大大加快了中國「兩彈」事業的進程[7]。周恩來最後兩任軍事秘書周家鼎王亞志都感嘆說,雖然蘇聯中斷合同撤走專家,留下一堆「半拉子」工廠,畢竟比我們白手起家要好得多[7]

1959年6月20日,赫魯曉夫決定停止援助中國,隨後一個月,中國將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發工程命名為「596工程」。

爆炸

Thumb
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報導中國首枚原子彈試爆成功

北京時間1964年10月12日晚10時30分,596原子彈裝配完畢[8],596原子彈的當量為2.2萬噸TNT當量,596原子彈計劃被放在一個測試塔上引爆,測試用塔樓高102米,北京時間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整,596原子彈在位於40°48′45″N 89°47′24″E羅布泊核試驗基地成功爆炸,試驗成功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外界反應

北越朝鮮分別於1964年10月17日和10月18日發賀電以示祝賀[9]日本共產黨則在10月17日發出了聲明,指日本共產黨主張禁止核武器,符合中方立場。印度政府也因中國成功試爆原子彈而改變其核政策,將以民用核能為主轉為加大力度製造核武器。

美國

Thumb
1964年10月20日,在596試驗4天後由美國KH-4情報衛星拍攝的羅布泊試驗場圖像,核彈爆炸的痕跡清晰可見

美國政府知道蘇聯支持中國的核計劃,但在蘇聯1959年撤回支持之後,一些美國官員[誰?]低估了中國單獨發展核武器的能力,當中國的努力取得成功時感到驚訝。換句話說,他們認為沒有足夠的來源來生產武器級的U-235,而且對於中國擁有核能力的重要性被低估了。[來源請求]儘管如此,約翰·F·甘迺迪總統提出了預防性行動的建議,但美國政府決定不採取行動,因為這可能會被視為挑釁和危險,會為北京方面的努力提供藉口,以美國對共產主義中國的敵意作為亞洲地區緊張局勢和主要威脅的來源。[10] 到1964年初,通過對羅布泊試驗場周圍活動的監視,清楚地知道試驗即將進行。

中國的下一步是開發核彈頭的傳遞方式。在596試驗僅僅八個月後,一枚可投放的核彈成功從轟炸機上投放並引爆。一年後,中程導彈裝配了核彈頭。羅布泊試驗場被用來開發更複雜的核武器,如氫彈、多級恆星炸彈和洲際彈道導彈(ICBM)。[5] 雖然與蘇聯和美國相比,中國的核武庫規模較小,[11] 但另一個亞洲國家擁有核能力的存在引起了無法控制的核擴散問題。美國採取措施阻止更多的亞洲國家獨立發展核能力,最緊迫的是印度。[12] 596試驗後不久,美國高級官員開始與蘇聯就核不擴散進行公開談判,以抵消中國的核可能性推動更大規模和更不可預測的全球軍備競賽的可能性。[13]

蘇聯

中國的核能力促使蘇聯與美國以及中國簽署了1968年的核不擴散條約[14]

日本

1964年10月10日開幕的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在東京進行中,中國在比賽進行到第六天進行了原子彈試驗,立即引發了日本對輻射落塵的恐慌和擔憂,因為日本與中國大陸相對較近。[15]

臺灣

Thumb
周恩來宣佈試驗成功。

作為對596試驗的回應,包括蔣介石在內的台灣中國國民黨領導人呼籲對中國共產黨的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並組建反共防禦組織。[16] 然而,美國不願冒險對中國進行打擊。台灣試圖進行自己的核武器計劃,但失敗了,美國施壓台灣解除其核武器計劃,因為這將會加劇美中關係的緊張。[17] 在試驗時,美國尚承認台灣是中國政府的所在地,並且中國在聯合國的會員資格,包括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席位,由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持有。隨着北京擁有核武器,國際社會不得不將其認可轉移到中國大陸,這在十年後實現了。[13]

自596試驗以來,中國一直堅持其不首先使用的核政策,官員將中國的核武庫描述為對核攻擊的最低限度的威懾[18]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