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省道(龍溪—深圳,又稱龍深線、東深路、東深公路)為廣東省的一條跨市城際公路,原編入廣東省省道,是為廣東省255省道(S255),現全線改為 220國道(東營—深圳)的一部分。道路起於惠州市博羅縣龍溪鎮結窩村 廣汕公路龍溪高速路口,縱貫惠、莞、深市,至深圳市境內後經丹平公路,丹沙路止於南灣街道沙灣路口與布沙路,沙灣路交匯;全長約73公里[1],為雙向6~8車道。
里程[2]
地名 | 原255省道里程(公里) | 220國道里程(公里) |
龍溪路口 | 0 | 2512.93 |
橋頭鎮汽車站 | 12.79 | 2525.796 |
石水口路口
(與橋光大道交匯) |
19.37 | 2532.372 |
橋頭蓮湖路路口 | 21.33 | 2534.336 |
X239重複出口
(常平謝常路路口) |
22.85 | 2535.849 |
X239重複入口
(常平常馬路路口) |
23.14 | 2536.142 |
常平塘廈分界 | 28.09 | 2541.09 |
塘廈石潭布工業區 | 45.20 | 2558.2 |
鳳崗鎮圍嶺
東莞深圳地界 |
63.62 | 2576.622 |
平湖鵝公嶺社區 | 64.38 | 2577.382 |
鵝公嶺立交 | 65 | 2578 |
白泥坑平湖南灣界 | 67.9 | 2580.9 |
丹竹頭 | 70 | 2583 |
丹竹頭立交 | 71.15 | 2584.152(終點) |
沙灣廈村 | 72 | - |
沙灣路口
(原沙灣檢查站) |
72.98(終點) | - |
歷史[3]
莞深段原為東(江)深(圳)供水工程專用公路,由廣東省水電廳投資興建。
- 1965年陳郁省長視察東深工程,批示重新投資23萬元,按簡易公路標準進行大修建(當時只有東莞到深圳路段),當時新修42.7公里,其餘均為沿用東莞和寶安的舊路(丹平公路建成於1958年)。並於1966年1月4日完工,之後委託東莞公路部門代管代養。
- 1967年2月,東莞公路部門又將公路交回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管理局自管至1971年3月,之後又第二次移交東莞縣代管,東莞縣則層層下放到生產隊管理,在缺乏養護的情況下,公路路面質量很差。
- 1972年底又交回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管理局自管。
- 1981年東深二期擴建工程開始施工,本路的改造工程納入二期擴建工程計劃。
- 1984年改建為混凝土路面公路。
- 1986年加鋪瀝青罩面。並升級為縣道。
- 1988年12月東莞段與深圳段按雙向4條主車道一級公路標準改擴建。
- 1992年10月莞惠界的龍溪大橋動工興建並於1995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
- 1995年12月本路惠州龍溪段(今稱龍橋大道)開始修建,之後本路起點北移至博羅縣龍溪鎮結窩村。
- 1996年11月,全路定為廣東省省道,編號S255。
- 2004年4月,東深公路全線按雙向6~8車道一級公路標準進行升級改造,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於2005年9月完工通車,此後東深公路塘廈林村——鳳崗雁田段改道(現在的東深二路),舊線塘廈段改叫塘廈大道,鳳崗段改叫鳳深大道(詳見下文)。
- 2017年2月,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發佈《廣東省普通省道網規劃(2016年-2030年)》,其中S255省道調整為豐順茶背至潮南紅場公路。[4]
惠州段
東深公路惠州段又名龍橋大道,全段位於博羅縣龍溪鎮,由博羅縣龍溪鎮 廣汕公路龍溪高速路口到龍溪大橋(又叫龍橋東江大橋)跨東江後接東深路東莞段,全長約13.033公里,是龍溪鎮兩條主要的聯外公路之一,該路於1995年12月由龍溪鎮「以地換路」方式,與港商合資興建;目前正在按一級公路兼城市主幹道標準改造,為期兩年。
龍溪大橋,全名叫龍溪龍橋東江大橋,位於龍溪鎮小蓬崗村,橫跨東江,連接東莞市橋頭鎮,屬預應力懸臂樑橋結構。1992年10月動工興建,1995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全長1331米,寬22米,共47孔,連接東莞市橋頭鎮和博羅縣龍溪鎮。
東莞段
東深公路東莞段全長有49.3公里,其基本沿着原東深供水工程明渠(包括石馬河)設路,沿途經過橋頭、常平、樟木頭、塘廈、鳳崗共五個鎮,是上述地區的主要的南北幹道。它按實際市政路管理情況,分為三個路段:橋頭惠莞界至樟木頭的東深路、樟木頭九江水至塘廈林村的樟深路、塘廈至鳳崗的東深二路。部分路段較早期位置有改道(主要是在塘廈至鳳崗一段)。沿路工廠林立,車流量巨大,故交通經常擁堵。
東深公路橋頭惠莞界至樟木頭即叫東深路,自龍溪大橋南端向南設東江大橋跨過小海河進入橋頭鎮,之後經過橋頭鎮朗廈村、鄧屋村、石水口村、常平鎮司馬村、陳屋貝村、九江水村,最後於樟木頭交界以南進入樟木頭路段(樟深路)。
東深公路樟木頭九江水至塘廈林村段又名樟深路,路名意思是從樟木頭到深圳市的公路,現在實質上僅指東深公路在樟木頭的一段,總長有13.8公里,自常平九江水往南,經過樟木頭的振通汽車站、東城,於樟木頭立交與莞樟公路交叉,往南又在樟洋兩次跨過石馬河,最後在塘廈樟木崗村附近的林清互通立交往南分為新道(東深二路,塘廈段又稱環市東路)和舊道(塘廈大道)。
本段原為縣道樟塘公路,始建於1959年,又先後於1965年、1981年、1986年、1988年、1996年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造與擴建。
2005年9月之後,東深公路路塘廈樟木崗村附近的林清互通立交往南至分為新道(東深二路,塘廈段又稱環市東路)和舊道(塘廈段稱塘廈大道、鳳崗段稱鳳深大道)。
其中,舊道為雙向四車道,始建於1958年,1996年重建完畢並納入省道,因為過路車流與城區車流混雜嚴重,後在2005年9月的改線中降為縣道,現在仍為塘廈和鳳崗兩鎮的主幹道。
新道為雙向六車道公路,全長10公里,路寬25.5米,雙向6車道,計劃日通行車輛8萬輛次,經過林村、蓮湖、石潭埔、鳳凰崗4個社區。該段路修建於2004年4月,2005年9月通車[3],然而在2017年,東深二路日車流量已達到10萬輛次,最高峰達18萬輛次,道路早已超負荷運作。此後因為沿線大貨車眾多,有不少地磅業者在沿線開店,曾一度冒出多達19個私設路口[5]此外,本路也因貨車數量多而經常發生大型交通事故,甚至一度被當地網友稱為「死亡之路」。[6][7]
東深公路塘廈段因塘廈城市化發展而日趨擁堵,快速化呼聲很高。2019年1月舉行的東莞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塘廈代表團向大會提交了加快對東深二路塘廈段改造工程的建議,而東莞市交通局接納了簡易正組織開展相關快速化改造工程預可行性研究並編制項目建議書,涉及塘廈鎮部分計劃對塘廈大道路口、林東路口和蓮湖北路口、環市東路口進行快速化改造。經評審後,該工程投資估算為21.6億元。但由於東莞市財政緊張,相關規劃未有時間表。[8]
深圳段
東深公路在深圳分為三段,雁田圍嶺莞深界至平湖鵝公嶺立交為東深路,鵝公嶺立交至丹竹頭立交為丹平路,丹竹頭立交至沙灣路口(原沙灣檢查站)為丹沙路。上述路段為雙向四車道公路,(部分路段為雙向六車道)
其中除雁田圍嶺莞深界至鵝公嶺社區入口(原255省道里程:K64+360)為東莞公路局養護範圍外,鵝公嶺社區入口以南則由深圳市管理養護。
原255省道整體轉為220國道一部分之後,丹沙路作為末端路段會將歸為一般市政道路。
地標及沿線景觀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