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考古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麥英豪(1929年7月15日—2016年11月28日),廣東番禺人,中國考古學家。廣州博物館館長。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麥英豪在六十年的考古生涯中一共參與了包括南越王墓在內的700多座墓葬的考古發掘工作,推動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東莞海戰博物館的建設,主編出版大型圖錄、文物考古論著10多部,在考古界被譽為「一代宗師」[1]。
1929年7月15日出生[2]。廣東省番禺區石碁鎮官涌村人。家世務農。4歲時父親去世。7歲時返回官涌村老家,與母親和姐姐靠祖上留下的一畝六分田地為生。在官涌小學讀到五年級,又因母親去世而輟學回家務農。憑藉自學,在20歲時考上廣州大學教育系,後來因為生活困難而沒有繼續學業[3]。
1952年9月,他被招入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工作。1953年8月被單位派往北京,參加由文化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聯合舉辦的「全國第二屆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學習。期間接受了郭沫若、鄭振鐸、梁思永、夏鼐、蘇秉琦、宿白等專家的面授指導,還到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北京大葆台漢墓參與現場考古發掘工作,積累經驗[3]。
此後,麥英豪一直奔赴在田野考古第一線。期間歷任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研究館員,兼任廣州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1975年至1987年,擔任廣州博物館副館長、館長。退休後成為名譽館長,還兼任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顧問,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名譽顧間等職[4]。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通令嘉獎,2003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
2015年7月下旬被確診為癌症晚期,住院治療[5]。2016年11月28日下午在廣州去世,享年88歲[6]。
2016年12月12日至2017年1月13日,廣州博物館舉辦「一代宗師麥英豪」主題紀念展[7]。
編著、合著有《廣州出土漢代陶星》、《廣州漢墓》、《穗港漢墓》、《廣州西村窯》,主編有《廣州市文物志》、《西漢南越王墓》、《廣州秦漢考古三大發現》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