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機是一種廚房電器,用於輔助重複的食物準備工作。如今,儘管有些手動設備也稱為「食品加工機」,但該術語幾乎總是指電動設備。在中國大陸,這種機器一般稱為破壁機料理機

Thumb
食物加工機

食品加工機在許多方面都類似於果汁機(juicer)。與攪拌機不同,食品加工機通常在使用過程中幾乎不需要液體,而攪拌機則需要一定量的液體才能使其較鈍的刀片正確地攪拌食品。食品加工機可用於混合,剁碎,切丁和切片,以便可以更快準備餐點。 [1]

歷史

Starmix是最早的電動食品加工機之一,它由德國Electrostar公司於1946年推出。 [2][3]儘管其基本裝置類似於一個簡單的果汁機,但其有許多配件可用,可以切麵包、離心牛奶、拌雪糕。[4][5][6]在電動機價格昂貴的時代,他們還開發了短笛(piccolo),使用食物加工機的電機驅動吸塵器。在1960年代, Albrecht von Goertz設計了Starmix MX3型加工機。 [7][8]Electrostar由於加工機的成功,在1968年將整個公司更名為Starmix,可後來卻把重點放在真空吸塵器和電動干手器上。最後一個(混合)攪拌機在2000年左右生產。

在法國,餐飲公司推銷員Pierre Verdun觀察到客戶將大量時間用於廚房切碎,切碎和攪拌時,便開始了加工食物的概念。他提出了一個簡單但有效的解決方案,即在底座上裝有旋轉刀片的碗。 1960年Robot-Coupe公司成立,專門為餐飲業生產商業「食品加工機」。在1960年代後期,其生產了由強大的商用感應電動機驅動的商用食品加工機。 1974年,Robot-Coupe的Magimix食品加工機從法國抵達英國,當時是1800型。然後,英國的建伍有限公司於1979年開始了他們自己的第一台食品加工機,「豪華加工機」(processor de-luxe)。 [9]

Carl Sontheimer於1973年以Cuisinart品牌向北美推出了相同的Magimix 1800食品加工機,這是美國第一台家用食品加工機。 Sontheimer於1977年與一家日本製造商簽訂了生產新型號的合同,以便在1980年與Robot-Coupe的合同到期後立即啟動其新的日本製造的食品加工機。

馬克·哈里森的Cuisinart再設計

1978年,馬克·哈里森還在羅德島設計學院的擔任教授。 [10]他專門研究工業設計。美國公司Cuisinart於1978年聯繫並僱用Marc Harrison來更新食品加工機。 [11]馬克·哈里森(Marc Harrison)更新了該產品,重點是使該機器適用於能力有限,具有良好運動技能和視力的人士,這反過來使任何用戶都更容易操作。他將機器文字放大,方便視障者,還加大了手柄和按鈕的尺寸。[11]

功能

食品加工機通常具有多種功能,具體取決於附件或刀片的位置和類型。 [12]

設計與運作

加工機的底部裝有一個馬達,旋轉一個垂直軸。碗(一般是透明塑料)裝在軸周圍。切割刀片可以安裝在軸上,在碗底附近操作。也可以附加切碎或切片磁盤;這些在碗的頂部附近旋轉。然後將帶有進料管的蓋子裝到碗上。

進料管允許廚師在切碎或切片時添加成分。它還用作將物料引入切碎或切片盤的斜道。一個推子可以滑進進料管,保護使用者的手指。

幾乎所有現代食品加工機都有安全裝置。如果碗未正確固定在底座上或蓋子未正確固定在碗上,則會阻止電動機運行。

變體

食物切碎機基本上是較小尺寸的食物加工機。和切冰沙相比,其更適合切碎食物。 [13]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