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越(492年—569年),字允南,吳郡鹽官人[1][2],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與儒者。
顧越的祖父顧道望是南齊的散騎侍郎,父親顧仲成則是南梁的司馬和豫章王府諮議參軍。他居住的新阪黃岡有鄉校,於是顧氏家族有許多儒學人物[1][2]。顧越自小失去父親,以勤勞刻苦自立,他聰明有口才,不分晝夜學習。成人後他到建康遊學,造訪儒者討論儒學,星占、音律、讖緯等深奧道理也學得精粹,當時的太子詹事周舍重視儒學,看到顧越就便覺得贊嘆詫異,命令侄子周弘正、周弘直和他深入交談,於是他的聲譽日益隆重。同時代的會稽賀文發學兼經史,與顧越名聲相等,因此建康稱他們作「發、越」[3][4]。他最初任職揚州議曹史,兼官太子左率丞,又出南平元襄王蕭偉的王國右常侍,與賀文發一起入府,互相禮重;很快顧越轉為行參軍。大通年間,朝廷下詔飆勇將軍陳慶之送北魏北海王元顥回去北方,陳慶之請求顧越參與,其時陳慶之所向披靡,直至洛陽。不久元顥開始放任驕縱,上下離心,顧越預料他會失敗,稱病歸國;到彭城,陳慶之果然受挫失敗,顧越可以回來,時人稱他能看機會行事。回國後,他擔任安西將軍湘東王蕭繹的府參軍;及後梁武帝下旨寫新義,派儒生流通,他回到吳郡講學。顧越精通《詩經》,學問廣博,尤其擅長莊子、老子和與他人展開辯論,有時寫文章和書信;身高七尺三寸,樣子俊美。梁武帝曾在重雲殿親自講述老子,僕射徐勉舉出顧越說論義,他昂首說明,聲如洪鐘,容貌可觀,武帝大加讚賞,並擢升為中軍將軍宣城王蕭大器的記室參軍,不久轉為五經博士,仍然侍奉宣城王講學[5][6]。
大同八年(542年),他轉安西將軍武陵王蕭紀的王府內中錄事參軍,很快改任遷府諮議。侯景之亂,顧越與沈文阿等人向東邊逃難,侯景曾幾次授與他爵位,但他誓不受命;承聖二年(553年),朝廷詔授宣惠將軍晉安王蕭方智的王府諮議參軍,領官國子博士,其後顧越以社會未平,無心做官而回鄉,隱居在武丘山,和吳興沈炯、同郡張種、會稽孔奐等人飲酒賦詩[7]。紹泰元年(555年),再次獲徵任國子博士,到陳朝天嘉年間得詔令侍奉東宮講讀,除任東中郎將鄱陽王陳伯山的王府諮議參軍,十分優待。不久顧越領羽林監,遷轉為給事黃門侍郎,國子博士、依然負責侍讀。其時朝廷制度草創,對於禮儀的疑議多取用他的意見,每次在東宮侍講,皇太子陳伯宗都常虛心以禮接待。顧越以宮僚名流不多,太子仁弱,安成王陳頊又有篡位的跡象,因此心懷激憤,上奏改革,陳文帝非常感慨,但最後並未施行任何改革。陳伯宗即位為陳廢帝,拜他為散騎常侍,兼任中書舍人,仍然任官黃門侍郎,領天保博士,掌管儀禮,如同帝師入朝講授,非常尊寵。當時陳頊輔政,華皎舉兵謀反,顧越請假回鄉時被或陳頊誣陷煽動藩鎮,被免官。太建元年(569年),他在家中去世,虛歲七十七[8][9]。
引用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