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色虎頭蜂學名Vespa bicolor)或雙色胡蜂[1],俗名黑盾胡蜂[2][3],全身淡黃,中胸背板為黑色[4]

Quick Facts 雙色虎頭蜂, 科學分類 ...
雙色虎頭蜂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膜翅目 Hymenoptera
總科: 胡蜂總科 Vespoidea
科: 胡蜂科 Vespidae
屬: 胡蜂屬 Vespa
種:
雙色虎頭蜂 V. bicolor
二名法
Vespa bicolor
Fabricius, 1787
Close

種名 bicolor 意為「二色的」。

概論

族群:蜂后體長約17至20毫米雄蜂13至14毫米、工蜂13至16毫米[5]。蜂后遠大於工蜂,最大可達30毫米,工蜂最大則約19毫米[6]

體形是完全鮮艷的黃色,只背部有一個黑色三角形斑紋,極易辨認。適應力極強,性情溫和,築巢位置包括地底或岩壁洞穴樹木建築物等地方。蜂巢一般圓形,蜂巢如果受到震動侵擾,則會發動整群攻擊[6]

獵食行為

食性較廣,喜好偷食人類食物,亦在冬季數量最多,因此在燒烤地點常見[6]

雙色虎頭蜂常於蜂場前徘迴,伺機捕獲出入的蜜蜂,與其他虎頭蜂一樣會螫傷人畜,也捕食鱗翅目幼蟲等的農業常見害蟲[7]

分佈地區

廣泛分佈於亞洲大陸,包括印度尼泊爾越南、中國的福建廣西江西四川雲南香港等。[8]中國海南島,雙色虎頭蜂被發現是一種蘭科植物華石斛授粉黃蜂[9]

臺灣日治時期迄今一百多年以來的昆蟲採集紀錄,從未有人發現過雙色虎頭蜂。2003年,林業試驗所趙榮台博士在台中市神岡區的蜜蜂養殖場發現、採集到多隻雙色虎頭蜂,當時沒有找到蜂窩雄蜂,不能確定雙色虎頭蜂是否在台灣立足。2011年,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宋一鑫博士於苗栗縣三義鄉發現雙色虎頭蜂之後,陸續再於銅鑼鄉三義鄉採集到數個蜂窩。目前已知的分佈範圍極為侷限,鄰近台中的海港空港,推測是近年來意外引進台灣的外來種。2014年,該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昆蟲科學」(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上[10]。而2015年的觀察發現,雙色虎頭蜂已往北擴散至新竹縣橫山鄉,研究團隊探討引進的可能原因很多,主要是虎頭蜂越冬期間可長達數個月,且越冬期間蜂后幾近處於不活動的狀態,因此只要有一隻蜂后躲藏在木頭貨物內,蜂后便可能透過人為運輸等管道而移至相隔甚遠的他處。[8]

參考文獻

外部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