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壁島是一種沿海地貌,屬於沙島的一種,由海浪和潮汐作用形成,其通常由數個島嶼構成,與大陸海岸呈平行的鏈狀,長者可有數百千米,島鏈中有潮汐通道隔開。障壁島長寬與潮差、波浪能、搬運作用、所在的海平面和海床等有關[1]:144;而島上的植被數則會影響島的高度和演變進程[2]。目前,全球約13%至15%的海岸線上分佈有障壁島[3],世界上最大的障壁島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帕德雷島,長182千米[4]。
障壁島的具體形狀可能會因為如惡劣天氣等因素影響,但期間島嶼會吸收能量,保護海岸線,並產生可以發展濕地的水域;此外,障壁島中的潮汐通道也可能永久消失,使之成為包含障壁海灘的障壁半島[5]。
成因
障壁島形成主要有岸外壩、沙嘴堆積和海灘淹沒3種觀點,但尚無任意一種觀點足以支持所有障壁島的形成和發展,現在的觀點認為障壁島由多種不同機制產生[1]:144, 147。
- 岸外壩說:1845年,法國地質學家萊昂斯·埃利·德·博蒙特(Léonce Élie de Beaumont)發佈學說認為進入淺水的波浪會攪動沙子,當波浪散開並失去大部分能量時,所裹挾的沙子就會以海底沙洲的形式沉積下來並開始垂直發育,最終形成障壁島[6]:8,案例有美國安克洛特島(Anclote Key)等。
- 沙嘴堆積說:1885年,美國地質學家格羅夫·卡爾·吉爾伯特(Grove Karl Gilbert)提出,屏障島的沉積物來自沿海地區,沉積物在沿岸流中通過波浪攪動而在碎浪帶中移動,進而形成從岬角起與海岸平行延伸的沙嘴,隨後風浪衝破沙嘴,形成障壁島[1]:144-145。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