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里山山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里山山脈
Remove ads

阿里山山脈台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玉山山脈西方,兩座山脈隔着陳有蘭溪楠梓仙溪遙相呼應。阿里山山脈北起南投縣濁水溪南岸的鹿谷鄉秀峰村,南抵高雄市燕巢區的雞冠山(或小港區鳳鼻頭)[1]。稜脈大致呈現北北東往南南西的走向,長約225公里,平均高度二千五百公尺。[2]

快速預覽 阿里山山脈, 最高點 ...

阿里山山脈是台灣位於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南段之山脈,為林朝棨沿用富田芳郎對台灣地理分區方法,將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分成南段、北段,濁水溪以南稱為「阿里山山脈」[3]

形成

阿里山山脈的岩層大多由地質年代較為年輕的砂岩、頁岩和砂頁岩互層所組成。

分布區域

阿里山山脈呈現東北-西南走向,包括其西端丘陵地區在內,分布範圍廣達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等6縣市之38個鄉鎮市區。其中以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境內的山勢最險峻,海拔最高。

主要山峰

阿里山山脈並無超過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峰,故在百岳榜上名落孫山,但東側由於有大斷層通過,造成了東坡陡、西坡緩的地勢。由東側的溪谷眺望,阿里山山脈仍顯雄偉高大、氣勢非凡,與隔鄰三千公尺以上高山林立的玉山山脈對峙,依舊有着相互呼應的磅礡氣勢。

阿里山山脈至少有二十餘座高度超出二千公尺的山峰,依主稜線由北而南、副稜線由內而外分列如下:

  • 嶺頭山(2,025公尺)
  • 金甘樹山(2,091公尺)
  • 五叉崙山(2,187公尺)
  • 烏松坑山(2,268公尺)
    • 鹿屈山(2,288公尺)
    • 獅子頭山(2,104公尺)
  • 松山(2,557公尺)
  • 大塔山(2,663公尺)
    • 前塔山(2,484公尺)
    • 小塔山(2,136公尺)
  • 對高岳(2,405公尺)
  • 祝山(2,484公尺)
  • 小笠原山(2,488公尺)
  • 自忠山(兒玉山,2,606公尺)
    • 石山(2,682公尺)
    • 鹿林前山(2,862公尺)
      • 石水山(2,892公尺,最高峰
    • 鹿林山(2,881公尺)
    • 麟趾山(2,854公尺,經塔塔加鞍部連接玉山山塊
  • 東水山(2,611公尺)--曾文溪之源頭。
  • 北霞山(2,472公尺)
  • 霞山(2,400公尺)
  • 雞子山(2,398公尺)
  • 脈脈山(2,322公尺)
    • 塔乃庫山(2,033公尺)
  • 棚育山(2,065公尺)
  • 棚機山(2,264公尺)

主要河川及水庫

Thumb
曾文水庫(左上方)與南化水庫(右)以阿里山山脈相隔。

發源自阿里山山脈的主要河川及其水庫如下: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