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拉斯隕石坑(Atlas)是位於月球正面北部一座很顯眼的撞擊坑,位於冷海東南,約形成於晚雨海世[1]喬瓦尼·巴蒂斯塔·里喬利希臘神話中的擎天神阿特拉斯命名了它,1935年該名稱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阿特拉斯隕石坑與赫拉克勒斯環形山形成了月球東北一對清晰的隕坑。

Quick Facts 阿特拉斯隕石坑, 緯度 ...
阿特拉斯隕石坑
Thumb
克萊門汀號飛船拍攝的圖像
緯度46.74°N
經度44.38°E
直徑88.12公里
深度2.82公里
余經日出時316°
命名來源阿特拉斯
Close

描述

Thumb
阿特拉斯隕石坑周邊圖,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Thumb
阿特拉斯隕石坑(右)和赫拉克勒斯環形山(左)。
Thumb
阿特拉斯隕坑底部的溝槽,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解像度50厘米/像素。

該隕坑位於月球高地區,西鄰赫拉克勒斯環形山、南望奧斯特隕石坑刻普斯隕石坑富蘭克林環形山謝瓦利爾環形山沙克伯勒隕石坑胡克隕石坑位於它的東南;隕坑西北則連接着衛星坑"阿特拉斯 E"-一座比阿特拉斯隕石坑更古老的撞擊坑遺蹟[2]。 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46.74°N 44.38°E / 46.74; 44.38,直徑88.12公里[3], 深度2821米[4]

Thumb
阿特拉斯隕石坑和赫拉克勒斯環形山位於中間,附近是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晝夜線

阿特拉斯隕坑內側壁為陡峭的階地,上部已坍塌陷落,形成一圈尖峭的坑沿;外側壁呈多邊形狀,巨大而高聳,部分壁頂高達3300米[1],坑壁平均高出坑底2650米,比周邊地形高1410米[5],內部容積約7407。97公里³[5]。碗狀的坑底表面參差不齊、丘陵起伏,反照率較周邊地區更高。

坑內分佈有一組以該隕坑名命名的溝系-"阿特拉斯月溪",南、北部地表上的暗斑可能代表沉積的火山碎屑岩;坑底北部和東北的眾多小隕坑環有形成於火山活動的暗暈;圍繞中心點坐落着一群呈圓環分佈的900米高的中央山丘[1],可能是一座從前撞擊坑的殘壁。這些山丘由輝長岩、蘇長岩、橄長岩、斜長岩及含85-90%斜長石和鈣長石的輝長岩構成[1];坑底中心偏北處延伸着一道山脊。從該隕坑的形態看,雖尚未被上涌的熔岩擊穿,但已導致了坑底地表的隆起和開裂,上述所提到的暗暈就可能與局部熔岩滲出的地方相連接。

該隕石坑東面一座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無名坑現已被命名為"阿特拉斯伴坑"(Atlas Companion)。

月球瞬變現象

阿特拉斯隕石坑曾被觀察到坑底暗斑形狀發生改變的月球瞬變現象。特別是這一現象是1891年威廉·亨利·皮克林秘魯"阿雷基帕天文台"(Arequipa)通過一架13英寸望遠鏡所發現。然而,應注意的是,亨利·皮克林是一位認為月球上存在有機生命論的支持者,這些觀點對他的專業聲望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通過在靠近阿特拉斯隕石坑的小隕坑中心點旁放置字母,而在月球圖上對它們進行標記。

Thumb
戴維·坎貝爾圖片.
More information 阿特拉斯, 緯度 ...
阿特拉斯 緯度 經度 直徑
A 45.3° N 49.6° E 22 公里
B 50.4° N 49.6° E 25 公里
C 48.6° N 42.5° E 58 公里
D 50.7° N 46.5° E 23 公里
E 51.3° N 48.6° E 6 公里
F 49.6° N 52.7° E 27 公里
G 44.4° N 44.2° E 4 公里
H 45.1° N 45.0° E 5 公里
Close
  • 衛星坑"阿特拉斯 A"已被月球和行星天文學協會(ALPO)列入《內側壁坡帶有暗黑輻射紋的撞擊坑列表》[6]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