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橋名青帶橋或永濟橋)位於廣西桂林市秀峰區象山區相銜的榕湖杉湖接合處,是中山中路上的重要交通橋之一。橋長34米,寬50米,雙向六車道。

橋外觀採用了意大利羅馬梵蒂岡大教堂維她橋造型,橋與橋下的浮雕成為桂林市一道別致的風景線。

印象

橋為三跨連續曲梁橋,主體均為鋼筋混凝土,外輔花崗岩和大理石,將世界橋樑文化與桂林歷史以及周圍的環境融合,合上橋底的浮雕一起充滿了濃郁的藝術文化氣息。

陽橋浮雕

陽橋浮雕位於陽橋下的兩條腹地上,夜晚有燈光點綴。浮雕總面積為1000多平方米,講述的大致是桂林變遷和發展的歷程,講述桂林各歷史名人的傳說。

浮雕分兩部分:

  • 橋頂浮雕採用玻璃鋼製作,主要反映唐朝時期、解放後至改革開放時期及新世紀等不同時代的桂林城市建築風貌。
  • 橋墩南北兩側浮雕用精選的漢白玉製作,以陽橋的變遷和榕、杉湖附近的人文景觀傳說故事為主。

歷史

  • 宋代時名青帶橋或永濟橋,木質結構,元代毀於火。明代時改建為石橋,解縉書「永鎮三江」其上。洪武間( 1368 ~1398)桂林城南擴,榕湖杉湖變成內湖,名陽塘,橋因湖改稱陽橋,後來都有修葺。
  • 自古以來這裏就是商業中心,元伯篤魯丁《陽橋記》記載橋的兩側的商賈「所藏寶物、番貨,以有易無,日千百計」。
  • 1974年陽橋進行擴建,石拱結構,3跨,各5米,全長22.2米;橋面由20米加寬成32米,瀝青鋪築,用漢白玉雕花欄杆裝飾。
  • 2000年,在桂林中山路大規模改造中,陽橋重建。

意義

舊陽橋在老一輩桂林人心目中有着重要的意義,它見證了桂林的大規模發展和一些歷史事件。但是它的狹小、擁擠、陳舊讓一些桂林市民和遊客抱怨不已。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