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鞘翅目的一科昆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鍬形蟲(學名:Lucanidae、英語:stag beetle)是鍬形蟲科昆蟲的總稱,全世界約有有100屬1,300種[3]。雄蟲通常有誇張美觀,且像角的大顎,並非用來咀嚼食物,其用途為對抗天敵與打鬥及爭奪食物、地盤或異性。雌性個體大顎較短,主要的功用是用來在腐木挖掘洞穴產卵。
臺灣的鍬形蟲種類有60種,部份種類4月即是成蟲活躍的季節,大多成蟲在5月左右開始出現,在5~7月最活躍。
以特定樹木(大多是山毛櫸科植物,或稱殼斗科植物)流出的汁液為食,亦會攝取腐爛的水果,待產卵的雌蟲甚至會為攝取養份而進食肉類(昆蟲屍體或朽木中其他幼蟲)。天敵為鳥類及真菌等。
鍬形蟲科的拉丁學名 Lucanidae 中的「Luc-」意為「光亮的」,指本科昆蟲的鞘翅多數都具有金屬光澤。英文名稱為「stag beetle」,直譯為「鹿甲」,指該科昆蟲雄性多具有發達的形似鹿角的上顎。日本、台灣稱之為「鍬形蟲」,「鍬形」源自日本平安時代武士所佩戴頭盔上的「鍬形前立」,也是指本科雄性鹿角狀的上顎。另一說法是指本科昆蟲的鞘翅形狀同圓鍬鏟土的鐵質部分相似。在中國大陸,早期直接引用日本語,稱為「兜矛蟲、鍬形蟲」,1959年蕭采瑜等採用「鍬形蟲科」的名稱後,中國大陸學術界逐漸開始普遍沿用這一名稱。[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