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障礙(Speech and language impairment),是包括聽覺、說話的能力、語言能力等等溝通問題的總稱。聽覺問題一般會交由耳科醫生處理,而語言病理學家或語言治療師則負責診斷、治療一個人的說話及語言能力。第一大類是發音問題(Speech disorder),包括構音問題(articulation):「構音」指的是產生語言的過程,是由胸腔呼出支氣流,經過聲帶振動發出的音源,以唇、舌、顎、咽等構音器官的摩擦或阻斷的動作,發出各種語音的機能,因此,構音障礙指的是無法運用嘴唇、舌頭及口腔構成正確的輔音或元音;語音問題(voice):難以控制聲帶,以至難以控制聲音的高低或音量;以及流暢問題(fluency):無法以正常的速度流暢地說話,或無法適當地強調音節。第二大類是語言障礙(Language disorder),包括無法將字詞組合起來運用,無法掌握文法的規則等等。當中的原因是語義學及語用學研究的課題。[1]
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若比同齡兒童的平均水平緩慢,則可能是語音發展遲緩(或稱構音障礙,Speech Delay)和語言發展遲緩(Language Delay)的問題。
分類
發音的障礙包括:
- 言語失用(Apraxia)-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肇因於大腦損傷妨礙患者在執行說話這項複雜指令時,其運動言語排序出現問題,導致難以發出某些音節或單詞。此種困難並非由於肌肉無力,而是大腦和身體的特定部位之間的肌肉收縮序列無法協調。[2]
- 吶語症/構音障礙(Dysarthria、痙攣型吶語症、弛緩型吶語症)-指腦部或神經受損,導致起源於大腦皮質運動區的神經衝動,經由運動路徑傳送至肌肉的言語機制控制異常,導致肌肉在發出語音時,出現弛緩、痙攣、運動不及、運動過度或運動失調的情形。[3]
- 口面肌病(Orofacial myological disorders、顏面功能障礙/Orofacial myofunctional disorders)-是舌頭在發音時不受控地過度伸前,以致一些語音如"s"會讀成'th"等等。
- 發音障礙(Speech sound disorder/SSD)-是無法控制舌頭、嘴唇或口腔肌肉去發出特定的聲音,而省略了、改變了或增添了一些聲音,如無法發出英語的"th"音、英語的"r"音等等。
- 口吃(Stuttering)-指一個人難以流暢地說完整的句子,在說話中不必要地重覆音節、停頓或延長。口吃可以是生理、神經或心理的問題。
- 語音障礙(Voice disorders/List of voice disorders)-是指聲帶發聲困難,甚至完全無法發聲。特點是聲帶的震動薄弱而多空氣聲,嘶啞刺耳,或只能間歇發聲,過量或不足地使用鼻音等等。原因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後天過度運用聲帶,或因疾病或創傷,導致聲帶結節或長了息肉;也可能是聲帶麻痺,在需要打開聲帶時聲帶卻關閉;也可能是痙攣性發聲障礙,是聲帶過度緊張,導致發聲時抽筋或顫抖。
語言的障礙包括:
診斷的方法
言語障礙患者若同時有聽覺問題,或有飲食吞嚥的困難,則需要透過理學檢查、功能性檢查、斷層掃描、內視鏡等方式確診。 診斷之判別亦透過跨領域團隊,由語言治療師、耳鼻喉科醫生、復健科醫師、神經內外科醫師、身心科醫師等醫療人員進行診治。通常語言治療師會依據患者是語言、言語、認知、嗓音、吞嚥、聽覺及溝通方面的問題,加以練習發聲的肌肉訓練,心理和精神科的診治等項目。
註釋
延伸閱讀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