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區海底隧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區海底隧道
Remove ads

西區海底隧道(英語:Western Harbour Crossing[2]),簡稱西隧西區海隧WHC),於1997年4月30日正式啟用,乃香港機場核心計劃中的十項核心工程 即玫瑰園計劃其中之一項。西隧是香港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也是香港首條雙管三線行車、分隔沉管式過海隧道。隧道全長2公里,連接香港島西營盤干諾道西九龍尖沙咀西九龍填海區。九龍出入口附設的收費廣場共提供9條行車線,並在油麻地交匯處連接西九龍公路佐敦道、及經海寶路連接連翔道;西營盤出入口的交匯處包括17條接駁天橋、一條下通路和多段引道,連接4號幹線,隧道可拉近中西區油尖旺區九龍城區深水埗區之間的距離。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快速預覽 概覽, 地點 ...
Remove ads

西隧工程除了包括隧道管道本身之外,亦包括興建由中環至堅尼地城的高架天橋(干諾道西天橋)。此段道路將4號幹線伸延至堅尼地城,大大地改善堅尼地城的對外道路交通網絡。

西隧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容量最大的一條,採用3線雙程行車設計及較其餘兩條過海隧道寬鬆的每小時80公里限速,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實後一併興建,除提供港島接駁九龍西、新界西的更快捷途徑外,更是紓緩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的交通壓力。然而此隧道與紅隧及東隧一樣,採用BOT即「建造-營運-移交」模式經營,專營權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持有至2023年8月1日屆滿。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西隧揭幕典禮牌匾
Thumb
通車初期的西隧九龍入口,攝於2005年
Thumb
香港政府在2023年8月2日接收西隧後,九龍入口出現車龍

中信泰富(今中國中信股份)、嘉里建設港通控股招商局國際組成的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3]在1993年以BOT模式獲發西區海底隧道30年的專營權。並在1993年9月動工興建,1997年4月竣工,工程造價70億港元[4],並由時任布政司陳方安生主持揭幕,當時更以以「爽、快、正」作賣點。不過因其高昂收費及啟用時港島出口未有中環灣仔繞道分開前往港島各區車流壓力,西區海底隧道使用率一直偏低,未能完全分擔紅隧東隧的負擔。而事實上,九龍方面的連接路例如中九龍幹線延遲落成,再加上將軍澳-藍田隧道有出入口連接東區海底隧道,也使到使用率偏低,結果營運首兩年均蝕錢,至2000年7月起才轉虧為盈。到2000年年底,西隧私家車收費加價至35元。

2001年西隧平均每日行車量只有39,700架次,遠低於其設計容量的180,000架次。為防止西區海底隧道灣仔方向擠塞情況不斷加劇,中西區區議會於2005年8月建議在西營盤上環中環等地架設電腦警告牌,提示駕駛者改用干諾道中前往灣仔區,以減少擠塞。同年政府開始研究如何分流,方案包括入股隧道公司或回購西隧。

2008年,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把持有的13%西隧股份,轉售給港通控股有限公司。港通控股有限公司成為西隧公司的最大單一股東,持有50%西隧公司股份。

2011年4月起,位於西隧九龍出口巴士站後方的地方,增設道路連接佐敦道及海寶路,縮減駕駛者前往西九龍、尖沙咀及油麻地一帶的時間,同時增設一個收費亭。而自此之後到2022年,西隧公司每年均賺逾10億元,截至2023年8月淨賺約220億元。[5]

2019年2月24日,中環及灣仔繞道正式通車,接通中西區及東區的交通網絡,減少從西區海底隧道往來港島的使用者前往灣仔、銅鑼灣、北角及鰂魚涌等地區的時間。中環及灣仔繞道吸引車輛使用西隧過海,減輕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的負擔。

為紓緩干諾道西天橋東行的交通擠塞情況,西隧與運輸署協商改善天橋上的行車線道滙合安排,並已由2019年4月起實施,以充分善用路面空間及容車量。由西隧駛上干諾道西高架橋的主車流,可更暢順地繼續沿天橋東行往中區或進入中環及灣仔繞道。

近年來因紅隧東隧擠塞情況日益嚴重、經濟暢旺,人們願意使用收費較昂貴的西隧,從而避開擠塞的道路,使西隧使用者數目有明顯的增長。根據2019年度年報,西隧行車量為日均69,406架次[6]

唯在2019年下半年至2022年底,香港先後受反修例運動及2019冠狀病毒病全球大流行雙重夾擊下,政府實施嚴格出入境限制及社交距離措施,令市民大大減少外出、訪港旅客近乎絕跡、經濟嚴重衰退及市民消費力大跌,或使駕駛者改行收費便宜的紅隧,料西隧使用者數目比另外兩條過海隧道紅隧東隧有較明顯跌幅。

根據「西九龍填海發展的道路改善工程(第一期)」,路政署計劃興建一條高架單線行車道,連接雅翔道高架路段(即是九龍站商住區)至隧道收費廣場。此項目已落成。[7]

香港政府於2023年8月2日零時零分接收西區海底隧道時,同時實施「633」固定收費方案,包括下調私家車及的士使用西隧的固定收費至分別HK$60及HK$25,其餘車種收費維持不變。同時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售出以繳付西隧費用的隧道費代用券,以及商業推廣優惠,包括深宵優惠及贈券等,隨着專營權屆滿而終止。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及其附屬法例適用範圍擴展至西區海底隧道,同時436章《西區海底隧道條例》及其附屬法例被廢除。另外,西隧於8月6日起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取代原有的收費亭。[8]

Remove ads

建造

西區海底隧道的建築費用達70億港元,為第三條連接香港維多利亞港兩岸的行車海底隧道,並且是港口及機場發展計劃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

西隧長兩公里的隧道設計,能處理最高達每日18萬架次的車流量。

香港政府當年決定引入私人機構參與,以替代一貫由政府自行設計、批出合約、建築以至官方經營的方式,批出一項「建造-營運-移交」模式的專營權合約,予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以建造西區海底隧道,而西松建設熊谷組所組成的聯營公司,則獲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委任為承建商。此隧道由12條沉管組成,與鄰近的西區沉管隧道一併於石澳石礦場鑄造[註 3],並分段於1995-1996年間安放至現時位置。

在西九龍的工程同時建設了可容納20條線的收費亭,其中4條可作反方向操作,在繁忙時間令一個方向增加至最多至12條行車線。

使用情況

更多資訊 年份, 總行車架次 ...
歷年交通流量[9]

途經西隧的體育盛事

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前,曾於1997年3月舉行公益金百萬行,讓市民可以步行穿越此隧道過海及為公益金籌款。此後,要到1999年的渣打香港馬拉松,才首次封閉西區海底隧道作賽事。由2001年起,每年的渣打香港馬拉松,均會封閉西區海底隧道的南行線,作全程及半程馬拉松賽道之用。

香港單車節為香港另一個體育盛事,由香港旅遊發展局主辦、新鴻基地產贊助的單車活動。活動由2014年首次舉行,跟每年的渣打香港馬拉松一樣,西隧的南行管道為該年的賽道之一。2014年後的賽事剔除原有的尖沙咀至中環過海路段,改為經長青隧道至青衣,然後沿南灣隧道昂船洲大橋往返尖沙咀。此後數年的單車節均封閉連翔道及西九龍部份支線,西隧的交通亦會有相關改道安排。

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

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西隧公司)負責西區海底隧道的建造、維修和營運。

西隧公司於1992年成立,由中信泰富(今中信股份)、嘉里建設港通控股招商局國際組成的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6]在1993年以BOT模式獲發。西區海底隧道建造及營運30年的專營權

專營權由1993年開始,至2023年完結,為期30年。根據香港政府與西隧公司簽訂的合約,在專營權期間,西隧公司須負責西隧的融資、設計、建造、委託以及營運。

西隧公司的最大單一股東為港通控股有限公司,持有50%西隧公司股份。其他股東為中信股份(舊名:中信泰富)及嘉里建設,並透過聯營公司分別持有35%及15%西隧公司的權益,以「興建—營運—轉移(BOT)」模式建造及營運。[10]

圖集

出口

更多資訊 西區海底隧道, 連接西九龍公路 ...

收費

以下費用皆以港幣計算。

目前收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