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不連續面Lehmann discontinuity)或稱雷嫚不連續面、萊曼不連續面,是指在地球的地幔中,地震波P波S波突然加速的區域,該區域一般在5150km深,為內核與外核的交界點公里深處,該區域厚度約220公里[來源請求]。該不連續面由丹麥女性地震學英格·雷曼於1936年發現並以其姓氏命名[2]

Thumb
在三個不同板塊之下地震波S波的波速變化。圖中 TNA 是北美板塊、SNA 是北美洲地盾、ATL 是北大西洋[1]
Thumb
地球構造圖。

歷史

英格·雷曼於1953年從丹麥大地測量研究所退休,她在該研究所任職的最後幾年和同事的關係不合,部分原因可能是她沒有耐心應付能力不如她的同事。之後萊曼在美國居住數年,並且和莫里斯·尤因以及法蘭克·普萊斯共同研究地殼地幔這段時間她發現了另一個地震波不連續面,該不連續面位於190~250公里深處,並命名為「雷氏不連續面」作為對她的尊敬。[來源請求]

其他用法

Thumb
地球構造圖。

部分文獻中,雷氏不連續面是指190~250公里深處的不連續面。[來源請求] 此雷氏不連續面在大陸地殼下存在,但在海洋地殼的大多數區域以下不存在[3],並且在全球性的平均研究中不容易出現。關於地震波速度增加的現象已有數個解釋提出,例如它的下限和有彈性的軟流圈相連,相變造成震波速度變化[4];而目前認為最可能的是S波在深度變化時的非均向性 [5]。相關細節請參見唐戸俊一郎著作[6]

相關

註釋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