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故城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為漢代城市遺址。滎陽故城北依邙嶺,山北為黃河,東面是歷史上的鴻溝,南面是索須河[1]。2001年,古滎冶鐵遺址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滎陽故城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古滎冶鐵遺址合併,並稱滎陽故城。

Quick Facts 滎陽故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滎陽故城
Thumb
滎陽故城西城牆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
分類古遺址
時代
編號5-75
認定時間2001年、2006年
Close

歷史

滎陽故城的創建年代無史書記載。但據《史記·張儀列傳》的有關記述,滎陽城最晚在戰國時期的公元前320年已由韓國建成,以位於滎澤之陽得名,是當時的北方軍事重鎮和水陸交通要道。滅韓後,設三川郡,滎陽城屬之,有說法稱滎陽為三川郡郡治所在。秦末,劉邦項羽曾反覆爭奪滎陽城,其間劉邦被困城中,手下大將紀信為救劉邦脫險,冒充劉邦詐降項羽,使劉邦得以從滎陽城西門安全逃出,而自己則在被俘後拒絕投降,被項羽用火燒死[2]

兩漢時期,滎陽城為滎陽縣治所,得到進一步的修築,並在西門外設立河南郡的第一個大型冶鐵作坊。三國西晉時期,滎陽城更升為滎陽郡治所。北魏太和十七年,滎陽郡、縣的治所改設在了距滎陽故城西南22公里的大柵城,並將大柵城改稱滎陽城,即如今的滎陽市,存在800多年的滎陽故城逐漸衰落[2]

1963年,滎陽故城被公佈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古滎冶鐵遺址合併。

現狀

Thumb
滎陽故城西城牆斷面
Thumb
古滎冶鐵遺址出土的繩紋灰陶鼓風管

滎陽故城的城垣呈不規則長方形,除東城牆被河水沖毀外,其他三面城牆目前基本上都保存完整。現存城牆最高處20米,上寬10米,基寬30米。城牆系版築而成,層次分明,夯窩清晰。城垣的規模較大,西牆長2016米,有三處缺口,南牆長2012米,有兩處缺口,應為城門位置,其中一處似有瓮城。東牆1860米,北牆1283米,中間也有拐折。城垣周長7171米。若加上曲折和拐角部分.整個城周長不小少於7.5公里[1][3]。滎陽故城的西門外為古滎冶鐵遺址,現設有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

考古發現

根據考古調查,滎陽故城主要為漢代遺蹟。在城東北角有製陶作坊和糧倉,陶器上有「廩」、「滎陽廩」、「滎陽廩陶」等戳記銘文。東部高地為官署,南部為居民區,散存大量板瓦、筒瓦和水管等以及簋、盆、罐等陶器,也有鐵器出土。故城內同時也發現了古代房基、夯土台、水管道等建築設施[1][3]

古滎冶鐵遺址

古滎冶鐵遺址位於滎陽故城西牆外,是漢代河南郡第一冶鐵作坊。遺址南北長400多米,東西寬300多米,總面積12萬平方米。1964年發現,1965年春試掘,1975年秋至1976年春正式發掘,發掘面積1700平方米,在發掘範圍內,發現煉鐵爐爐基兩座、爐底積鐵十多塊,最大的重約23噸、礦土堆約60立方米、水井一眼、水池一處、四角柱坑、烘范爐十三座、船形坑一個等遺蹟。出土鐵器318件、陶器380餘件、石器8件。該遺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規模最大的漢代冶鐵遺址。發掘出的漢一號冶鐵高爐,容積50立方米左右,東部、北部殘存有0.54米高的爐壁,南北長4米,東西寬2.7米,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漢代冶鐵爐遺蹟[4]。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