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爾摩沙》(日語:フォルモサ),是一種台灣日治時期的日文文藝雜誌,其發行機關是一群台灣留日學生在1932年3月20日東京所成立的「台灣藝術研究會」,成立宗旨為「以圖台灣文學及藝術的向上為目的」。
台灣藝術研究會的前身是左翼文學團體「台灣人文化同好會」。1931年6月王白淵詩文集《荊棘之道》出版。當時一位激進的左翼青年林兌閱讀這本詩文集以後,不知是被詩文集裏蘊含的社會主義思想感動,還是出於政商人物慣有的理性算計--覺得作者政治意識形態與自己相近好拉攏,開始與王白淵通信。聊得來以後,兩個人就交換彼此對無產階級藝術運動的意見,最後提出組織台灣無產階級文化聯盟的計劃。[1]
1932年3月25日林兌、王白淵、吳坤煌等人決定成立「台灣人文化同好會」,作為組織台灣無產階級文化聯盟的第一步,並且試圖以這種合法掩護非法的方式,讓一些台共、日共成員混在裏面,悄悄與台灣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日本共產黨、日本赤色救援會,以及日本與朝鮮左翼團體互通聲息,建立聯合陣線,反帝反封建[2]。同年的7月31日,林兌、王白淵、吳坤煌等人會面,討論該會刊物NEWS的發行與資金募集問題;但好景不常,同年9月1日同好會成員葉秋木參加反帝示威活動被人檢舉,台灣人文化同好會成立、運作等消息,被日本當局發覺。之後,林兌、張文環、王白淵、張麗旭等人遭到日警逮捕,同好會因而瓦解、消失。[3]
「根據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的《警察沿革誌》記述,『台灣藝術研究會』是『日本普羅文化連盟』下的文化組織,前身則是王白淵於1932年3月20日與林兌、吳坤煌等人所組織的左翼文學團體『台灣人文化同好會』,該組織於同年9月被解散,不過,即使受到嚴密的監視與警告,王白淵等人仍不放棄理想,克服了資金不足與行動路線爭議等問題,於1933年3月正式組成『台灣藝術研究會』,並出版了『文藝性』大於『革命性』的《福爾摩沙》」[4]。
台灣人文化同好會成員張文環、吳坤煌等人獲釋以後,經過一番思考與激烈的辯論,決定與其他旅日青年成立一個合法、走溫和路線的文藝團體「台灣藝術研究會」,發行機關雜誌「福爾摩沙」。於是1932年3月29日蘇維熊、魏正春、張文環、吳鴻秋、巫永福、黃波堂、王白淵、劉捷 (台灣作家) 、吳坤煌等人,就在東京倡議成立台灣藝術研究會,以改進和創造台灣新文藝為宗旨。其機關雜誌的主編為蘇維熊,編輯為張文環,發行人為施學習,刊物在1933年7月15日創立。他們雖然沒有直接了當講出台灣藝術研究會」的宗旨,但是從刊物發刊詞的幾段話,我們可以發現:該文藝刊物是立基在台灣的民間藝術及文學傳統(這些是從中國傳承過來的文化資產),企圖要去創造真正具有台灣人精神的文藝。雜誌的發刊詞寫道:「雖有數千年來的文化遺產,可是現在依然處在這特殊情形下的人們中,到了現在還沒有生產過獨自的文化」、「所以同仁等常以對這種文藝改進事業為自許,大膽的自立為先鋒」、「在消極方面,想去整理研究向來微弱的文藝作品,來吻合大眾膾炙的歌謠、傳說等鄉土藝術;在積極方面,由上述特殊氣氛中所產生出的我們全副精神,從心裏所湧出我們的思想及感情,決心來創造真正台灣人所需要的新文藝。我們極願意重新創作『台灣人的文藝』。」[5]
該刊共發行3期,設立各種專欄。評論方面有:蘇維熊的〈對於台灣歌謠一試論〉、楊行東的〈台灣文藝界的期望〉、劉捷 (台灣作家)的〈一九三三的台灣文學界〉、吳坤煌的〈論台灣鄉土文學〉等文章。小說方面有:張文環的〈落蕾〉、〈貞操〉;巫永福的〈首與體〉、〈黑龍〉;吳天賞的〈龍〉;王白淵的〈唐璜與加蓬尼〉;賴慶的〈納妾風波〉;吳希聖的〈豚〉;張碧華的〈上弦月〉等。詩歌方面有:施學習的〈自殺行〉;蘇維熊的〈春夜恨〉、〈啞口詩人〉、〈不變之客〉;王白淵的〈行路難〉〈可愛的K子〉及其多首融合泰戈爾、石川啄木及社會主義理念的詩作[4];楊基振的〈詩〉;陳傳纘的〈朦朧的矛盾〉;陳兆柏的〈運命〉;翁鬧的〈淡水海邊〉;王登山的〈鹽田的風景〉;托微的〈紫金山下〉等詩作。
1934年6月15日發行至第3期之後,因為經費不足的關係,所以雜誌被迫停刊。雜誌的發起人、作家群也匯合到台灣文藝聯盟,成為台灣文藝聯盟東京支部的成員,台灣藝術研究會自行解散。「該會會址設在東京,刊物也在東京發行,對台灣影響不大。《福爾摩沙》雜誌出了3期以後,於昭和9年6月15日停刊,改與《台灣文藝》合併發行」[6]
研究者黃得時認為:「《福爾摩沙》雜誌的創辦人,均是在日本各大學專攻文學、哲學或美術的學生,所以他們能用西洋近代文學的方法來創作文學和推進文學運動。他們推進文學運動的意欲特別堅強而熾烈,大有非創出一種新文學絕對不願罷手的氣概。他們特別着重小說和詩的創作,同時對於整理過去的文化遺產,如蒐集歌謠和對現階段的文學批評等也相當重視。」[7]
使用「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查詢,到2011年10月10日為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收藏東方文化書局在1981年出版的復刻本。至於原件收藏與微縮資料收藏,則沒有找到。
使用「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與「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查詢,到2011年10月10日為止,還沒有一本博碩士論文專門以該雜誌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僅有以這種文學雜誌作為檢視對象的相關研究。
使用「台灣文史哲論文集篇目索引系統」查詢,到2011年10月10日為止,還沒有一篇論文以這雜誌為主要的研究對象。
使用「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查詢,到2011年10月10日為止,已知的有:
使用「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查詢,到2011年10月10日為止,已知的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