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共和國臺灣話Tâi-oân Kiōng-hô-kok客家話Thòi-vân Khiung-fò-koet)或台灣國,指台灣獨立運動支持者主張以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含澎湖群島)建立的獨立主權共和制國家。在台灣獨立運動中,主張採取這個建國路線的人,又被稱為台獨派

台灣共和國在台灣日治時期1920年代後半的台獨運動家之間提倡流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被中華民國接收,經過二二八事件的衝擊,以台灣人廖文毅為中心的台灣獨立運動家於1956年在日本東京創辦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歷史

Thumb
《台灣民報》報導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於1956年2月28日(二二八革命第九周年紀念日)成立,公佈獨立宣言,廖文毅博士獲推選就任大統領

台灣自從日本統治時期以來,建立台灣共和國是台灣獨立人士的主要訴求之一。台灣獨立運動最早可追溯至甲午戰爭戰敗之後,清朝將台灣與澎湖割讓給日本,當時的台灣人民為抵抗日軍,於1895年5月25日成立了「台灣民主國」。後來建立台灣共和國成為台灣共產黨在日治時期作為脫離日本統治以及民族解放的重要訴求。至於正式組織的理念同樣由日治時期的台灣共產黨開始。戰後二二八事件之後的台灣獨立運動中也有人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例如1956年廖文毅等人組成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以及1970年成立的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1959年9月,美國康隆學社(Conlon Associates)受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委託,作出一份美國對華政策白皮書,共有八項, 其中一條建議設置台灣共和國以解決兩岸問題。[1]

概要

國旗、國歌、國徽

目前為止,國旗、國歌、國徽尚未有具體共識。1980年代以來,民間各類「臺灣憲法」版本中,有數個版本稱「國旗、國徽及國歌以法律定之」[2]:11

1993年4月,鄭兒玉創作出歌曲《台灣翠青》,並將歌詞交由旅居洛杉磯的音樂家蕭泰然作曲,於同年十月完成歌譜。後來此首詩歌在1994年初夏發表,為了符合各地各族群傳唱需要,除台語版外,又被翻譯為六種語言版本,包括阿美語客語華語英語日語[3]

1994年6月24、25日,於第二次台灣人民制憲會議中,選出了四族同心旗(或稱八菊旗),由劉瑞義牧師設計,象徵台灣命運共同體的四族同心旗,是將四顆心各自切開,形成八個花瓣,整體看起來像朵「菊花」。

八片瓣雖被認為有親日(類似日本皇室十六片菊瓣徽章、日本國徽16菊瓣徽章、日本公民10菊瓣徽章、日本殖民地8菊瓣徽章)之涵意,然而,其圖騰為象徵1990年台灣學運野百合[4]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中的部分人士曾提出把1990年三月學運會場中正紀念堂廣場的野百合塑像納入未來的正名後的台灣國旗,其旗幟尚未有固定圖樣。

國號

Thumb
民間製作的台灣國護照套

台灣正名運動中,較常用的名字是「台灣共和國」。各類「臺灣憲法」版本中,國號常用「台灣」、「台灣共和國」。亦有李憲榮使用「台灣民主國」的例子[2]:11

台灣共和國」(Republic of Taiwan)縮寫「ROT」在英文為腐敗之意,所以亦有「台灣民國」(People's State of TaiwanPeopledom of Taiwan)、「台灣國」(State of Taiwan)、「台灣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aiwan)、「中華台灣共和國」(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等英文名稱之倡議。

領土

目前,中華民國實控領土是以台灣島為主體的臺澎金馬。其中金馬地區東沙島東沙群島)、太平島釣魚臺是傳統上不屬於台灣的「海外島嶼[5][6]。除覆蓋台灣島、澎湖群島臺灣省外,在兩岸分治前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中,其餘地區分屬廣東福建海南三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法律上臺澎金馬行政劃分,與中華民國大體相同,分屬廣東台灣福建海南四省。

民間各類「台灣憲法」版本對台灣共和國的領土主張,分為三種情況:不涉及、放棄金馬地區、維持現有實控領土。如1991年8月26日,民進黨發表「人民制憲會議」制定的「台灣憲法草案」第四條:台灣之領土包括台灣本島、澎湖群島、金門、馬祖、附屬島嶼及國家權力所及之其他地區[2]:9—11

金馬地區的主權主張

金馬地區本身是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擁有主權的象徵。1956年1月,廖文毅在日本成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8月公佈《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其中,「第二條 台灣共和國的領土,包括台灣本島澎湖群島、及新南群島[7]:255,金馬地區已被排除。

1990年代以來,台灣輿論中有金馬放棄論的觀點。中華人民共和國作者、2004年的文章提及在1991年8月民進黨召集「人民制憲會議」制定「台灣憲法草案」之前已經存在至少8個的「台灣新憲法草案」版本。其中,1975年許世楷起草、1988年修改後發表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第四條對領土的主張與其它版本不同[2]:10—12。該草案第四條:「台灣共和國的領土,不包括金門、馬祖等中國沿岸諸島嶼。該諸島嶼住民在台灣共和國放棄該諸島嶼以前,得移住來台灣,並選擇台灣共和國國籍[8]。」

2004年11月7日,台灣教授協會公佈「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初稿,其中領土排除金馬地區,僅包括台灣本島、澎湖群島、附屬島嶼及國家權力所及的其他地區,金門、馬祖地區得依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金馬地區經公投若表達歸屬「台灣共和國」意願,國會得制定特別法適用於金馬地方組織[9]

太平島、東沙島的主權主張

2020年3月,國民黨籍立委陳玉珍的「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但台灣不是」言論引發爭議。4月1日,前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表示對陳玉珍的支持,他說:「可以確定的是,台灣國的領土不會也不可能包括金門、馬祖、太平島東沙島,甚至也不可能包括澎湖,最後有可能也不包括台灣島[10]。蔡正元提及的太平島、東沙島(東沙群島)曾由日本控制,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但劃歸廣東省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亦劃歸廣東省海南省

與有常住居民的金馬地區不同,一直以來,太平島、東沙島僅有中華民國國軍常駐。2000年,太平島、東沙島相繼由軍方轉屬「行政院海岸巡防署」。行政區劃上,業已劃歸高雄市。時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唐飛立法院報告的主要理由之一:國軍無防守東、南沙之能力[11]:82。到2020年代,台灣輿論中已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攻佔東沙島[6]台灣外島的擔憂[5][12]。相關政治討論亦提及,若台海衝突,是否放棄太平島。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表示,這個目前沒答案,涉及台灣民眾心態問題,茲事體大[13]南海仲裁案前期,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2015年5月表示,民進黨不會放棄太平島的主權,是主張南海主權爭議依國際法和平處理[14]。2016年7月,南海仲裁案結果發佈後,蔡英文政府表示「絕不接受」,重申中華民國主權。台獨派則從「台灣不屬於中國」的角度,表達對蔡英文政府不接受南海仲裁的不滿[15]

使用場合

2002年4月,美國總統佐治·華克·布殊在歡迎中華民國以「中華臺北」(全稱: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身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說出「Republic of Taiwan[16][17][18]。事後美國官方並未澄清或更正。

2017年1月11日,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就職,稱蔡英文是「台灣共和國總統」[19] 洪都拉斯政府總統或其官員拜訪中華民國自由地區時的致詞(2016年)[20]或在其他國際場合,常會直接將中華民國稱為「台灣共和國」(República de Taiwán[21]

薩爾瓦多外交部在2018年8月21日與中華民國斷交之前曾用過「República de Taiwán[22]稱呼中華民國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