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港(英語:Stinky Harbour、Chau Kong),是對香港的一負面稱呼,最初見於1960年代。

亂拋垃圾

香港在1960年代,香港的環境衛生情況欠佳[1],在1964年12月1日的市政局週年會議上,議員就公共衛生問題進行討論,指出如果任由亂掉垃圾等情況持續下去,香港便會成為「臭港」了[2],到1970年代港府大力推行清潔香港運動在各區廣設垃圾桶提升環境衛生[3][4]

六七暴動

在1967年香港六七暴動期間,香港左派發動罷工、罷市及炸彈襲擊,企圖以癱瘓香港經濟的手段達致其「鬥垮港英」的目的,香港的左派報章形容當時的左派工人在鬥委會高舉「毛澤東思想」的領導下「把香港變成『臭港』、『死港』」[5][6][7]

陸港矛盾

「臭港」一詞近年亦多指香港的負面情況。如遊客在港購物慘死,香港冒牌導遊等情況。[8]

臭港說法也常用於中國內地人攻擊香港[9],如2012年,孔慶東大罵香港人,其中提到「臭港」[10]。然而,部份香港人則持相反觀點。他們認為香港之所以變成大陸人口中的「臭港」全都是拜中國大陸當局的「賞賜」所致。另外大陸旅客的各種不文明行為[11],如: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和大小便等也助長了香港變成所謂的「臭港」。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