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蒙諾索夫環形山(Lomonosov)是位於月球西側邊緣上的一座撞擊坑,形成於早雨海世時期[1]。以俄羅斯科學家博物學家化學物理學家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1711年-1765年)的名字命名,1961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2]

Quick Facts 羅蒙諾索夫環形山, 緯度 ...
羅蒙諾索夫環形山
阿波羅16號測繪相機拍攝的斜視圖
緯度27.3°N
經度98.0°E
直徑92 公里
深度2800米
余經日出時263°
命名來源米哈伊爾·瓦·羅蒙諾索夫
Close
阿波羅18號在太陽高角度照射下拍攝的斜視圖,顯示了環形山坑底幽暗的表面。
阿波羅14號哈蘇相機拍攝的斜視圖

描述

羅蒙諾索夫環形山幾乎緊貼着更大的約里奧環形山東北偏東的外側邊緣,並覆蓋了麥克斯韋爾隕石坑的南部邊緣;羅蒙諾索夫環形山南側邊緣與較小的愛迪生隕石坑相連。東南偏東方坐落着阿爾塔莫諾夫隕石坑;而在東側則綿延着134公里的阿爾塔莫諾夫鏈坑[3]。該環形山中心的月面座標27.35°N 98.28°E / 27.35; 98.28,直徑92公里[4],深約2.8公里[1]

羅蒙諾索夫環形山外觀呈多邊形,侵蝕程度一般,坑壁邊緣清晰,內壁坡階梯結構較窄;北側狹窄的內壁重疊在麥克斯韋爾隕石坑上;坑壁較周邊地形高出1430米[1],內部容積約8200公里³[1]。碗狀的坑底覆蓋着黑色的玄武質熔岩,留下一個幽暗、平坦的表面,散落着數座微小的隕坑和一些來自布魯諾隕石坑輻射條紋。隕坑內熔岩只淹沒了最低處的地表,大部分內側壁仍未被覆蓋,沿北、東內壁底部有崩塌的痕跡。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