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爾吉斯·穆罕默迪(波斯語:نرگس محمدی;1972年4月21日—),伊朗人權活動家,為人權捍衛者中心的副主席。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同時也是繼希林·伊巴迪後拿到諾貝爾和平獎的伊朗女性。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經歷
納爾吉斯出生在贊詹,於伊瑪目霍梅尼國際大學取得物理學學位,成為一名專業工程師。在大學期間,她就在報紙上發表支持婦女權利的文章,並積極投身女權運動。2003年加入希林·伊巴迪創立的人權捍衛者中心,後來成為副主席。
1999年,她嫁給了親改革派的記者塔吉·拉赫馬尼,不久後因批評伊朗政府而首次被捕,納爾吉斯判處一年監禁,塔吉判處十四年監禁。塔吉於2012年獲釋後移居法國,但她仍留在伊朗,繼續人權活動。
2010年4月,因加入人權捍衛者中心,她被伊斯蘭革命法庭傳喚到庭,後以五萬美元的保釋金短暫獲釋,但於數天後再度被捕,關押在埃溫監獄。期間健康狀況惡劣,罹患類似癲癇的疾病,因此在一個月後獲釋住院。
2011年7月,她被以「危害國家安全、加入人權捍衛者中心、反政府宣傳」的罪名再度被起訴,同年9月被判處11年監禁。她於2012年3月上訴,維持原判但減刑為6年。4月26日入獄服刑。此判決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大赦國際稱她是良心犯。2012年7月31日獲釋。
2016年5月,她因創建一個旨在廢除死刑的人權活動組織再度被起訴,被判處16年監禁,關押在埃溫監獄,至2020年8月獲釋。
2021年11月16日,她在厄爾布爾士省卡拉季出席一名警察暴力受害者的追思會時遭逮捕。
2022年9月,22歲的伊朗女孩瑪莎·阿米尼(Mahsa Amini)因違反關於強制戴頭巾的法律被捕,隨後死於警方拘留期間。她的死亡在伊朗引發了全國性抗議和騷亂。阿米尼示威活動期間,她公佈了當局在埃溫監獄虐待拷打女囚犯的細節,引發國際社會轟動。穆罕默迪與另外兩名被監禁的伊朗女記者一起對阿米尼之死進行了報道,並於2023年5月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新聞自由獎。[4]
2023年10月6日,她在拘禁期間獲諾貝爾和平獎,是繼德國卡爾·馮·奧西茨基(1935年)、緬甸昂山素姬(1991年)、中國劉曉波(2010年)、白俄羅斯阿列斯·比亞利亞茨基(2022年)之後,第五位在服刑或拘禁期間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士。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貝里特·賴斯-安德烈森指她的鬥爭付出了「巨大的個人代價」,同時表彰她為伊朗婦女受壓迫而進行的鬥爭。伊朗外交部表示該決定存在偏見,並認為該決定受到西方的「反伊朗思想」影響。[3]
2023年10月19日,歐洲議會將沙卡洛夫獎追授給瑪莎·艾米尼及她的受迫害致死所激發的女性、生命、自由運動。[5]
2023年12月10日,穆罕默迪的家人表示,穆罕默迪無法出席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同時會在伊朗牢房展開絕食行動。[6]
獎項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