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作物也被稱作利潤作物,是一種為了利潤而種植的農作物。它通常由獨立於農場的各方購買。這個詞是用來區分市場上的作物和自給作物,後者是指那些餵給生產者自己的牲畜或作為生產者家庭的食物種植的作物。在早些時候,經濟作物通常只是農場總產量的一小部分(但至關重要),而今天,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幾乎所有的作物主要是為了收入而種植。在最不發達國家,經濟作物通常是吸引較發達國家需求的作物,因此具有一些出口價值。

Thumb
棉花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根據美國國家棉花委員會(National Cotton Council of America)的數據,2014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估計有10億991,000包重達480磅的棉花。[1]印度以4218.5萬包480磅位列第二。[1]

主要經濟作物的價格是在全球範圍內的商品市場上制定的,根據貨運成本和當地供需平衡情況,會有一些價格浮動。其結果是,如果其他地方的豐收導致全球市場供應過剩,一個國家、地區或個人生產者依賴的這種作物可能會因此採購價格偏低。這一制度受到了傳統農民的批評。咖啡豆就是一個容易受到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大幅波動影響的產品。

用途分類

經濟作物的用途廣泛,概分為: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飲料作物、香料作物、染料作物、纖維作物、澱粉作物、調味作物、嗜好作物、樹脂作物、藥用作物、覆蓋作物、綠肥作物等。

全球化問題

在有關全球化的討論中,有關補貼和貿易壁壘的問題引起了爭議。許多發展中國家認為,現行的國際貿易制度是不公平的,因為它降低了工業品的關稅,同時允許對農產品實行低關稅和農業補貼。這使得發展中國家很難將其產品出口到海外,並迫使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以人為壓低的價格出口的進口產品競爭。這種人為壓低價格的出口行為被稱為傾銷,[2] 在大多數國家都是非法的。圍繞這一問題的爭議導致了2003年坎昆貿易談判的破裂,當時22國集團拒絕考慮歐盟提出的議程項目,除非農業補貼問題得到解決。

各氣候區狀況

北極

北極的氣候一般不利於經濟作物的種植。然而,北極地區一種潛在的經濟作物是紅景天,這是一種生長在北極的耐寒植物,被用作藥材。[3]目前有消費者對該作物存在需求,但可用供應低於需求(2011年)。[3]

溫帶

溫帶氣候地區的經濟作物包括許多穀類(小麥、黑麥、大麥、燕麥)、產油作物(如葡萄籽、芥菜籽)、蔬菜(如馬鈴薯)、樹果或頂果(如蘋果、櫻桃)和軟果(如草莓、覆盆子)。

Thumb
馬來西亞卡梅倫高地的一個茶園

亞熱帶

在亞熱帶氣候地區,油料作物(如大豆)和一些蔬菜和草本植物是主要的經濟作物。

熱帶

在熱帶氣候地區,咖啡[4]、可可、甘蔗、香蕉、橙子、棉花和黃麻(一種柔軟、有光澤的植物纖維,可以紡成粗而結實的線)是常見的經濟作物。油棕是一種熱帶棕櫚樹,它的果實被用來製造棕櫚油。[5]

各大洲和各國狀況

非洲

Thumb
麻瘋樹是一種用於生產生物燃料的經濟作物。

大約60%的非洲勞動力受僱於農業部門,其中約五分之三的非洲農民是自給自足的農民。例如,在布基納法索,85%的居民(超過200萬人)的收入依賴於棉花生產,該國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貧困中。[6]規模較大的農場往往種植經濟作物,如咖啡、茶、棉花、可可、水果和橡膠。[7]這些農場通常由大公司經營,佔地數十平方公里,僱傭大量工人。自給自足的農場為家庭提供了一種食物來源和相對較少的收入,但通常無法生產足夠的財富,使再投資成為可能。

非洲國家在出口農作物的同時,非洲大陸上卻有相當數量的人在與飢餓作鬥爭,這種情況被歸咎於包括美國、[6]日本和歐盟在內的發達國家。這些國家通過高進口關稅保護本國的農業部門,並向本國農民提供補貼,一些人認為這導致了棉花、穀物和牛奶等大宗商品的過度生產。[6]其結果是,這些產品的全球價格不斷下降,直到非洲人除了在溫帶氣候中不易生長的經濟作物之外,其他作物無法在世界市場上競爭。[6]

非洲在生物燃料種植方面實現了顯著增長,其中許多種植在英國公司購買的土地上。[8]麻瘋樹是非洲生產生物燃料的經濟作物。[8][9]一些人批評在非洲面臨飢餓和糧食短缺問題的時候種植非糧食作物用於出口的做法,一些研究將土地收購的激增與非洲飢餓率的上升聯繫起來,土地收購通常用於種植非糧食經濟作物。[8][9][10]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出產大量的扁豆。[11][12]據估計,2010年澳大利亞將生產約14.3萬噸扁豆。[11]澳大利亞大部分的扁豆收成都出口到印度次大陸和中東。[11]

意大利

1950年,意大利的南方基金促使政府實施獎勵措施,種植西紅柿、煙草和柑橘類水果等經濟作物。結果,他們造成了這些作物的過剩,導致這些作物在全球市場上的過度飽和。這導致這些作物的價值下降。

美國

Thumb
橙子是美國重要的經濟作物。

在嬰兒潮一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的經濟作物種植開始嶄露頭角。它被視為養活大量人口的一種方式,並且在美國是生產糧食的主要方式。根據1997年美國農業普查,美國90%的農場仍然由家庭擁有,另外6%由合夥企業擁有。[13]經濟作物的農民利用精準農業技術[14]和既往的傳統經驗相結合來生產價格合理的糧食。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 2010年的統計數據,水果產量最高的州是加利福尼亞州、佛羅里達州和華盛頓州。[15]

Thumb
不同馬鈴薯品種
Thumb
甘蔗片,夏威夷重要的經濟作物

越南

椰子是越南的經濟作物。[16]

全球經濟作物

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種植椰子樹,每年總產量為6100萬噸。[17]從中提取的油和奶通常用於烹飪和油炸;椰子油也廣泛用於肥皂和化妝品。

經濟作物的可持續性

世界上大約70%的糧食是由5億小農生產的。他們的生計依賴於經濟作物的生產,這是市場上很難區分的基本商品。世界上絕大多數(80%)的農場面積不超過2公頃。[18]這些小農主要分佈在發展中國家,他們往往沒有組織,不識字,或者只接受基礎教育。小農幾乎沒有議價能力,收入也很低,導致他們無法在擴大業務上進行大量投資。一般而言,農民缺乏獲得農業投入和資金的渠道,對良好的農業和商業做法缺乏足夠的知識。這些高層次的問題在許多情況下威脅着農業部門的未來,如何確保農業的可持續未來的理論也開始發展。可持續的市場轉型是由行業領導者在競爭前的環境中共同努力來改變市場條件。可持續集約化側重於為創業農民提供便利。為了刺激農業投資,農業融資項目也層出不窮。其中一個例子是範圍方法,[19]這是一種評估工具,用來衡量生產組織的管理成熟度和專業性,以便讓融資組織更好地了解融資所涉及的風險。目前,農業金融一直被認為是有風險的,並被金融機構所迴避。

黑市經濟作物

Thumb
在美國,大麻被稱為經濟作物。[20]

古柯、罌粟和大麻是重要的黑市經濟作物,其流行程度各不相同。在美國,大麻被一些人認為是最有價值的經濟作物。[20]2006年,大麻政策研究員Jon Gettman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與政府公佈的玉米和小麥等合法作物的數據以及該研究對當時美國大麻產量的預測形成對比的是,大麻被稱為「12個州中最賺錢的作物,30個州中最賺錢的三種作物之一」。[20]該研究還估計,當時(2006年)的大麻生產總值為358億美元,超過玉米233億美元和小麥75億美元的總和。[20]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